證券行掀上市潮北水覬覦 上市後助開高價賣盤

證券行掀上市潮
北水覬覦 上市後助開高價賣盤

【財經專題】
近日多間本地證券行趕上市,今年已有5間遞交上市申請,創業板更佔大多數,連有新世界(017)大股東鄭裕彤「御用經紀」鼎珮證券也趕上車。分析認為,越來越多內地資金南下買證券行,不少券商趁機上市谷大估值,日後賣盤、自營皆宜,促成券商上市潮。
記者:石永樂 黃翹恩

本報統計最少有5間券商上載初步招股文件,包括結好金融、寶橋控股、福財、鼎珮證券以及RaffAello。另外,中資行興業證券宣佈,旗下的興證香港擬上創板;台資行中華開發金控亦於7月底宣佈整合旗下凱基證券的香港、泰國及新加坡業務來港上市,市傳已聘德銀保薦,可成本港首隻台資證券股。

五間闖關 多間擬申請

有指佳兆業(1638)大股東郭氏家族的郭俊偉私人持有的富昌金融,以及3月曾遞交上市申請(現已失效)的阿仕特朗金融,都會短期內會申請上市,就連剛剛成立、恒發洋參(911)主席楊永仁私人投資的恒發金融長遠都有計劃上市。
何以突然吹出一股券商上市潮?原因之一是券商業務模式簡單、易明,與早前一窩蜂排隊上市的建築股及飲食股類近,有保薦人直言,證券行「每日都要交數畀交易所睇,無得假……監管機構冇理由覺得自己管嘅會有問題」,故上市委員會多傾向「輕鬆放行」。聯交所回覆本報查詢,所有上市申請程序及要求劃一。
除了上市容易過關,近年內地資金頻頻南下買證券行,亦誘發券商上市以抬高身價。資本市場人士指,近年內地經濟轉弱,加上打貪嚴重,不少民企老闆本業的經營環境變得困難,希望轉戰金融業,但內地多由大型券商主導,加上內地近年已甚少發新的券商牌,沒有背景支持根本難以進場,一班民企只好南下買券商。他又指,其實不少內地老闆都經常買賣港股,每月佣金都不菲,索性在港買間證券行自己炒都「除笨有精」。

增資本額 助孖展生意

恒豐證券董事長張華峰表示,現時證券行價位可達900萬元,洽購者多為三四線的內地地方資金,「擁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上市公司係身份象徵」,一吐以往只由領導「攞威」的氣,而且購入證券行後上市難度不大,「谷大佣金達到上市要求容乜易……最簡單喺創業板全配售上市,得兩地客戶支持,100名股東人頭亦輕易湊齊。」
至於券商股會否效法多隻建築股上市迅速賣殼賺多筆,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蔡偉榮認為,證券股上市未必純粹啤殼,即使易手新買家亦傾向保留業務,「攞個受規管行業做殼?好辛苦,複雜好多。」另一中資投行人士指,券商上市可提升資本額,有助孖展生意,「做大咗先賣都未遲」,因此券商股未必會迅速賣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