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風除會令病人身體癱瘓、影響活動能力,若大腦語言中樞受損傷,更會出現語言障礙。屯門醫院社區服務中心與病人組織合辦課程,由一位愛好音樂的中風過來人,帶領病人進行口部及面頰肌肉運動,並揀選一些家喻戶曉的歌曲一起歌唱,透過音樂讓中風者重拾說話的能力及信心。
記者︰嚴敏慧
「看風箏,飛多遠,未斷線;看一生,萬里路,路遙漫漫……」步入中風患者及家屬互助組織新健社,與屯門醫院社區服務中心合辦的「開心唱歌學講話」課室內,會聽到《希望》(韓劇《大長今》主題曲)、《友誼之光》等一首又一首的勵志歌曲,全部均由「校長」湯保歸帶領一班中風病人唱頌。
過來人前校長開班
多達40%中風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語言或吞嚥困難,要復原要靠言語治療,但醫院言語治療師人數有限,未能密集地對病人進行訓練,由病人組織帶領多鍛煉就有很大幫助。
73歲的「開心唱歌學講話」策劃人湯保歸是中風康復者。他中風前是一名中學校長,負責教授化學科;1996年在校內突然中風,右邊身癱瘓,面部肌肉控制困難,說話能力亦大受影響,情緒非常低落。後來他努力希望能夠康復,深明言語治療的重要,但奈何見治療師的時間有限,惟有邊摸索邊學習,發現唱歌對講說話的回復甚有幫助,後來組織新健社及開班教唱歌講話,希望病人能多唱多講,增加練習。
湯指初時開班只是唱歌,唱廣東童謠「落大雨,水浸街」,或流行歌曲《每當變幻時》等,後來為完善練習開始看書學習,兼向言語治療師偷師,將平日的口腔肌能練習,如唱「a、e、i、o、u」、喉嚨及聲帶鬆弛練習等通通加入課堂內,至5年前,整個課程才成型。去年開始更與屯門醫院合作開班,每周一堂,每堂兩小時,至今已開辦了4期課程,約有30人參與。
中風患者口腦不協調,想講但始終講不出來,面對有口難言,不少人會悶悶不樂、不願開口說話。湯保歸表示,「開心唱歌學講話」的特色是開心,不論病人或家屬都要笑着,輕鬆去學習;部份病友更由初期的拒絕開口,到後來肯在人前慢慢開口唱。他指,曾有一名病人不良於行,要躺着參與課堂,初時他只是參與聽着,但後來聽到一些動聲的歌曲,竟然落淚,到後來更慢慢加入一起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