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命運低頭母女活出奇蹟

不向命運低頭
母女活出奇蹟

【本報訊】天生不服輸的性格,讓小穎母女創出奇蹟!小穎出生時手腳骨裂,其後證實患有嚴重肌肉萎縮症,醫生預言活不過兩歲。可是穎媽沒向天屈服,她教曉女兒吞食、說話、寫字,小穎亦沒令她失望,成長過程每刻製造驚喜,更活到10歲,創下奇蹟。因雙腳無法步行,小穎需坐輪椅代步,但現時長高了,加上長時間坐下致腰背疼痛,希望購買一部可調較椅背的電動輪椅,讓她能專心讀書,希望考取好成績,報答爸媽。

記者:梁偉權、劉秀蘭

「好多謝媽咪,辛苦湊大我!」眼睛圓又大、天生曲髮的小穎,外表像個洋娃娃,說話精靈,討人喜愛,但因肌肉萎縮症影響,雙腳不能走路,雙手手指不能屈曲,智商、說話能力,卻不遜常人。

2002年,穎媽(38歲)與丈夫結婚,3年後誕下獨女小穎。她指產前檢查沒發現異樣,胎動入院,當晚小穎順產出生,但醫護人員一直未抱女兒給她看,感到可疑。

醫護人員其後告知,小穎出生時虛弱,左手、右腳骨裂,左腳、右手均骨折骨裂,詳細檢查證實患嚴重肌肉萎縮症。產後翌日,她首次在嬰兒深切治療部看到插滿喉管、身體腫脹的女兒、當時女兒哭不停,她亦淚流滿面,心亂如麻。

醫護人員叮囑她不可在女兒面前哭,因為母女心相連,着她只按按女兒手腳,讓她感受母愛。她說,那時起學會忍耐,再沒在女兒面前哭過。留醫15個月,小穎才出院。

小穎因無法自行進食,需靠喉管餵食,每次餵一安士奶用上一、兩小時,每次拔出的喉管都滿佈血絲,令穎媽心痛。其後夫婦找到三個小孔飲水杯,教懂女兒自行吸啜,10分鐘便飲下3安士奶,自此夫婦知道女兒有能力做到,投以信心一票。

解決了進食問題,穎媽又擔心女兒不懂說話,兩歲時小穎開口叫「爸爸」、「媽媽」,他們直言又有驚喜,深信女兒不比人差。小穎入讀幼稚園,但因手指不能彎曲無法執筆寫字,其後獲專人訂造一個膠手托,讓她可以執筆學寫字。首日試用,小穎便寫出英文字母,雖然有些字母倒轉,但已令爸媽興奮。

嬰兒時的小穎手軟腳軟,穎媽每次用多條毛巾包住她手腳固定,然後放入水盆,再慢慢解開毛巾,洗澡後,再用毛巾包裹抱回。現時,小穎仍由媽媽協助洗澡。

現時一家三口由穎爸獨力工作照顧,就讀特殊學校的小穎需坐輪椅,三年前向校方借用電動輪椅,現時她長高長大,更因長時間坐下致腰背痛,希望購買可調較椅背電動輪椅。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小穎」情況後,正協助她籌措電動輪椅費用。盼善長慷慨解囊,讓她驅動新輪椅上學去。

「小穎」暖流編號:C4020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