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在英國跟從名師習鋼琴,學士、碩士都快修完了。他老師喜歡他,包括性格、氣質和待人。有一次在演奏後,Scott的媽媽對他老師說,希望你認真告訴我,Scott是不是可造之才,如果不是,我們會接受,讓他過平常人的生活。老師一臉嚴肅地對她說,在他的學生中,Scott最有天份和潛能成為一個出色鋼琴家,當然還要再深造。
於是,明年畢業後,要不要留在英國深造,就成為家庭討論的話題。Scott 想留,但他很「藝術家」,只沉迷音樂,不現實,甚至連參加比賽都不熱衷,覺得自己要精益求精,別人肯定、比賽獲獎金都不重要。留在英國,老師答應幫他申請獎學金,但學費之外的英國生活費很貴。我認為既然他有潛能,而家庭又負擔得起,就應該給他機會。他媽媽卻不那麼認同,她對Scott說,你23歲了,是不是應該對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
儘管沒有表示不負擔他的留英生活費,但Scott卻去報名參加一些鋼琴比賽了。最近,他參加滿地可管弦樂團的宏利大賽,決賽前一天他病倒了,仍集中精神出賽,結果拿了大獎,獎金豐厚到可以支付他在英國一年的生活費。他媽媽的憂慮和家庭的討論,圓滿結束。Scott長大了,知道藝術家也要承擔生活責任。
得獎後,記者問他,滿地可留給他最好的禮物是什麼,他想也不想就回答:「我的寄宿家庭。」寄宿家庭的女主人Mona是知名的法語作家,她說聽到這回答,她控制不住眼淚了。滿地可留給他的最好禮物居然不是大獎,而是人,是照應他的寄宿家庭。他對人的感覺,遠超過「物」,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文藝家的豁達胸襟。看到這,我真的高興。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