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八、九十年代,香港股票市場曾經係一個人人夢想可以魚翅撈飯的地方,港股亦曾經有其青葱的黃金歲月,曾經港股都有經歷過乘着「紙」通車飛到三「幻」二的高峯,回望過去美好時光,到底港股的青春葬送在哪一個時代?
我哋可以用一條簡單的移動平均線去睇吓港股的夢幾時開始破碎。簡單一點用升穿30日移動平均線作買入,跌破便賣出,用2002年1月11日開始至2015年11月27日為止作統計,總共發出145次買賣訊號,以2002年開市價計總回報為159%,比同期恒指升幅94%為高。由於移動平均線作買入訊號是基於趨勢會延續的假設,所以只要在有明確趨勢時這個方法應該會有不俗回報。
的確在2002年開始至2010年,套用這一方法,在恒指升的年度則可以捉到大部份升幅,正正因為以往恒指趨勢明確,牛熊分界明確,在2003至2007年期間,牛市的趨勢一直延續,用平均線的方法可以大致捕捉升勢。即使在恒指下跌的年度,捉趨勢這個方法依然可以力保不失,在2008年恒指下跌一萬三千多點,如果用這一趨勢訊號最終全年只虧損二百多點,因為下跌趨勢十分明確,中間連彈上30日平均線的機會都不多便一直下跌。
可惜的是「香港唔係一個可以俾人發夢的地方。」唔知幾時開始,香港市場成長得為一部有波幅無升幅甚至無跌幅的提款機,原來由2010年開始,運用呢個方法完全不能捕捉升幅更不能避開跌幅,有印象的朋友應該記得由2010年至今五年期間,恒指由21860點至執筆之時上升了400大點左右至22235點,多年間只有波幅,一些較大型而長久的升勢或跌勢完全欠缺,於是用於找尋趨勢而滯後性較強,如移動平均線的技術分析方法便不能再發揮效力。或者,港股在海嘯之後便開始忘記自己當日的青春,非牛非熊的狼市之下,到底哪一天港股才會記起當日的夢想,再一次起飛?
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