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案代替文字,是不識字時代的紀錄和通訊方式。老北京相聲中有一段說一個陝西人在外做生意,賺了點錢,讓同鄉幫他捎回家去給老婆,他跟同鄉說老婆不識字,畫些圖畫當家書,當即鋪紙,在上面畫了四格漫畫,第一幅上畫了七隻鴨。第二幅畫了一隻大象,象鼻子上捲了一把刀,刀下有一隻鵝。第三幅上畫一口井,井上有一把勺,勺上停了一隻蒼蠅。第四幅上畫了三隻鱉,一隻趴着,兩隻肚子朝天。畫完畫,連同二百四十個銀元一起交給同鄉,請他帶回去。
同鄉回到家鄉,上門送錢,心想那女人又不識字,也不知老公捎了多少錢回家,頓時起了貪念,只給了她一百八十個銀元。那女人很高興,收了錢,問可有信帶給我?同鄉說信就沒有了,有一張莫名其妙的畫。那女人接過畫一看就說,大哥,我雖不識字,你也不能騙我,少我銀両呀!那人一聽尷尬了,馬上轉口風,說我不是故意少你錢,只是好奇,你怎麼能從這幅亂七八糟的畫裏看出我少給錢你了?女人說他寫得很明白呀,你看第一幅,七隻鴨,就是「妻呀!」這是叫我啊!第二幅象鼻子捲了把刀要殺鵝,就是「想煞我」,想我呢!第三幅井上有勺,勺上有蒼蠅,就是「今捎銀」,帶錢來啦!帶多少呢?你看最後一幅,三隻鱉,一隻活兩隻肚皮朝天死了,那就是三鱉兩鱉死,三八二百四,你怎麼只給我一百八十個銀元呢?那人聽了,佩服得五體投地,乖乖把錢補齊了。
如今網上通訊,用表情符號代替的文字越來越多,終有一天,全圖無字,不妨今天你就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