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明年固體污染超標

東涌明年固體污染超標

【環評報告】
【本報訊】東涌新市鎮發展計劃環評報告昨日出爐,工程涉及填海145公頃。環評預測連同其他工程排污,明年納入海岸公園的大小磨刀洲受影響,懸浮固體污染會超標。
翻查路政署監察資料,在大小磨刀洲出沒的中華白海豚近乎絕迹,今年首10個月只有1條在6月份出沒,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直言情況是最差一年。

環團指影響海豚出沒

東涌新市鎮未來料有21萬人居住,環評聲稱污染僅僅不超標。以海洋污染為例,環評表明一併考慮其他同期施工工程,排放懸浮固體累計影響,預測在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和大磨刀洲的海豚生態區,少數水質敏感生物的累積水平超標。報告一邊指累積影響超標,卻又聲稱其他工程假設「保守」,實際上污染低於預期。工程對海豚潛在干擾被評為低至中度。
洪家耀指環評是玩數字遊戲,透過不斷改變數據模型,得出累積影響仍未超標的結論。他指海岸公園受港珠澳大橋影響,由過往有數十群海豚出沒,今年自己50多次出海,但是見到1條海豚。
洪家耀擔心隨着東涌新市鎮和三跑的填海工程上馬,令運沙船駛經大小磨刀洲一帶,在淺水區揚起海底泥沙加劇污染,促請轉用陸路運沙,「我哋整海岸公園希望吸引海豚返嚟,你都要締造一個環境畀佢」。
環評報告又指東涌空氣污染進一步惡化,施工期間一小時總懸浮粒子濃度由現時每立方米最高404微克,未來進一步升至464微克,離超標500微克相差不遠。
即使在營運階段,二氧化氮濃度亦會上升。東薈城、靈糧堂怡文中學、靈糧堂秀德小學等預測污染物濃度普遍會較高。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質疑,東涌名列本港空氣污染最嚴重區域,新發展區卻會新增14萬人口,「你攞嚟住人但空氣越來越差,點住人?」他指政府亦應思考限制重型車輛駛入,避免高生態價值地區被傾倒廢物。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