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鬥氣鬥足半世紀的鈞強伯夫婦,其實口硬心軟,唇槍舌劍之後,總是笑聲收場,就這樣維繫一段半世紀姻緣。今年4月,患血小板缺乏症血栓塞紫斑病的鈞強伯舊病復發,早前獲讀者市民捐助服用自費類固醇藥物後一度面部腫脹,如今病情受控已消腫。他希望繼續接受自費標靶藥治療,若健康許可,明年農曆年回鄉探望兒孫,共聚天倫。
記者:梁偉權、劉秀蘭
雖然頑疾纏身,但鈞強伯(78歲)不減風趣幽默,談起生活瑣事,又是跟妻子鬥嘴、互窒的好時機,「早餐各有各食,唔係唔啱口味嘅問題,而係佢唔捨得落鹽,啲鹽又唔係貴,淡茂茂,點食得落口」。鈞強嫂嬌姐(68歲)今回似乎明顯「讓球」,記者在旁觀看,只見她一味忍讓丈夫,默坐一旁,笑而不語。
今年4月,患血小板缺乏症血栓塞紫斑病的鈞強伯舊病復發,四個月前,面部腫脹了一個碼的鈞強伯,正接受「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資助兩個月自費標靶藥治療,同時又使用類固醇藥,以致全身腫脹,看似肥胖了。探訪當日,鈞強伯全身已消腫,人也較前精神些,說話有中氣。
陪伴丈夫抗病的嬌姐,曾勸老伴行山卻被拒絕,他笑道:「叫我去行山,真係死畀你睇,百幾、二百級樓梯,點撐上山頂?」其實70年代,年輕時代的鈞強伯曾由內地攀山越嶺行了三日三夜偷渡來港,「咁大個人未試過有威水史,係落嚟香港行咗三晚,唔敢搭車,走入山林,等入黑之後先行」。千辛萬苦來港後,找工作亦有一段辛酸,最後經人介紹才找得紙品廠工作。
鈞強伯夫婦1964年結婚,70年代偷渡來港,之後每月寄錢回鄉,其實當年他每月收入6、7百元,又要自己生活、又要寄錢回鄉養妻兒,十分刻苦。惟樂觀的他轉頭又說:「如果唔寄錢返鄉下,喺香港可以娶兩個老婆。」嬌姐在旁暗笑,聽罷還以顏色:「畀得一百幾蚊,夠買油鹽咋!」炮轟過後,她補充一句:「佢都算顧家嘅!」
1989年,嬌姐來港團聚,分隔25年再走在一起,兩人有一套鬥嘴哲學,常常互窒。現時兩人年紀合共146歲,記者初次見他們吵得激烈暗自擔心,其實他們吵嘴後又互相關心。鈞強伯笑言:「鄉下人當年話我冷手執個熱煎堆,我當時都唔係好明咩意思!」說罷,哈哈笑聲傳遍斗室,嬌姐也忍俊不禁。其實舊病復發後,熱愛釣魚的鈞強伯少了外出,平日留家泡茶、喝茶,兩夫婦互相扶持。
鈞強伯現時每三個月注射一次自費標靶藥,控制白血球數量,醫生建議他持續注射兩年,他希望康復後重拾釣魚樂,並計劃農曆新年時返鄉間探望兒孫,度新年。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從「醫療專戶」撥款及轉交善款支付「鈞強伯」的標靶藥費。近日,關顧主任了解「鈞強伯」的情況後,得悉早前為他籌得的善款扣除標靶藥費後,已不足以支付相關費用,盼有心人捐助,延續他的生命。
「鈞強伯」暖流編號:C3674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