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A股今年大幅波動,股災過後,當局在9月提出熔斷機制「補鑊」。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昨發佈指數熔斷機制規定,明年1月1日起實施。不過有分析指,由於熔斷機制實施後,若A股出現停市無法交易,投資者惟有在港股對沖,勢令港股將來波動加劇。
記者:黃尹華 岑梽豪
根據新規定,在滬深300指數較前一交易日升跌達到5%時,內地股市將停市15分鐘,包括A股、B股、滬深300期指、中證500和上證50期指、公司債券在內,全部暫停交易。中午11點30分收市前未完成的指數熔斷,延續至下午1點後交易時段繼續進行。如果滬深300指數升跌達到7%,則停市至當日收市。上述5%和7%熔斷機制一日內最多只實施一次。
勢加劇港股波動
統計顯示,今年至今的225個交易日中,滬深300指數有15日出現5%以上變幅,其中上升4次,下跌11次,有5日的跌幅大於7%。如套用上述熔斷機制,平均每15個交易日出現一次熔斷停市,其中5次停市至收市。
在今年7月股災時,A股有超過一半股份停牌自保,由於孖展投資者預計這些股份復牌後將大跌,會被要求補倉,惟有拋售其他未停牌股份套現。而這些股份跌停後,又無法出貨,加劇恐慌,造成惡性循環。在A股交易幾乎停頓下,投資者轉沽港股,令港股淪為抽水機,在7月8日恒指曾跌超過2,000點。
對於滬港通於A股停市後運作,港交所(388)發言人稱,滬股通會跟隨A股熔斷機制暫停,但港股通仍然正常交易。
在熔斷機制之下,當A股大跌時,所有股份連同期指都停止交易,可以堵塞上述漏洞,但沽售壓力很大可能轉至港股。君陽證券董事鄧聲興表示,在A股出現熔斷停市時,如投資者預計復市後跌勢或升勢會加劇,在停市期間,可能會在港股先行沽售或追貨,令港股波幅加大。另外,如果A股每年都出現10數日熔斷停市,將影響港股穩定性,從而影響海外投資者信心。
阿仕特朗資本管理首席投資總監潘鐵珊則認為,目前AH差價已經超過四成,即使A股因大跌而停市,H股受沽壓空間不大,因此7月港股受A股停牌潮拖累情況未必重演。
受累環球股市大跌,滬綜指昨跌59點或1.67%,收報3524點;深成指則跌118點或0.95%,收報12329點,兩市成交8,228億元人民幣。中證監在收市後的每周新聞例會表示,熔斷機制為市場在大幅波動時提供冷靜期,有助於市場穩定。中金所則公佈,調整A股期指交易時段與現貨一致,取消原有3時後的15分鐘延長交易時段。
【專家意見】
君陽證券董事鄧聲興:「A股熔斷停市,如投資者料復市後的跌勢或升勢將加劇,就可能在港股做對沖,港股會更波動。」
阿仕特朗首席投資總監潘鐵珊:「AH差價已經超過四成,今年7月港股受累A股停牌潮而大跌應該不會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