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運輸署為促進大嶼山旅遊業,決定放寬通往嶼南道的禁區車輛數目。環保團體人士均表示憂慮發展影響當地生態,強調要先保育後發展,建議訂立檢討機制調整配額數目。團體亦擔心私家車司機不熟識路面情況,增加在該處牛隻被撞風險。
「每個禮拜都有牛俾車撞到」,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指,嶼南道路面狹窄、多彎路,「外來人根本唔熟路,唔知邊啲彎位有牛出現,就好易撞死牛群」。
黃牛習慣路邊吃草
現時南大嶼山約有90多隻黃牛,分別聚居在長沙、塘福和水口,沿着嶼南道不同路段牧草。何指黃牛習慣一家大細沿馬路邊吃草,初生小牛不懂得分辨馬路和行人路,往往死傷最多,「年老嘅牛識上行人路,但牛仔唔識就好易被車撞到」。本地居民熟悉牛群出現的時段和習性,會在某些路段慢駛及停車。她擔心外來車輛的司機不熟悉路況,令牛群死傷更嚴重。
綠色力量在上月發現大量斑蝶聚集於南大嶼山過冬。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指,南大嶼山為生態的「處女地」,現時暫未受發展影響。但他憂慮一旦放寬路段後人流增多,會破壞動物的棲息地,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文志森認為政府應先進行保育才引入生態旅遊,建議運輸署建立檢討機制,每半年按情況調整配額數目。
■記者梁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