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電影又是「人肉叉燒包」、「紙盒藏屍」之類的香港奇案類型片,那麼它乾脆叫《碎屍奇案》好了。若果電影又是純為滿足觀眾對分屍的獵奇慾,又或將犯案行為展開新一輪道德審判,那麼它就不會是翁子光作品。
這宗08年轟動全港的兇殺案,我們無可避免地被傳媒牽着走,這一秒在七嘴八舌重組案情,下一秒卻擔心自己吃了人肉。然後,我們會責罵嫌疑犯喪盡天良,畢竟這是最保險做法,確保自己在道德高地上站穩陣腳。但有多少人,有一刻正視或嘗試去理解殺人真相?
《踏血尋梅》告訴我們,所謂的「真相」,只是警方用來執法的證據。真正的「真相」,並不是丁子聰如何將王佳梅捏死,也不是丁子聰如何將屍體分割,而是兩人的悲慘身世、冷漠的社會氛圍、狹窄的生活環境,以及精神上的絕望拼合而成。
子聰和佳梅,一個是相貌醜陋、染上毒癮的窮青年;一個是被同伴排擠、被家人冷落的新移民少女。同是被社會遺棄的孤獨個體,唯一生存意義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愛。殘酷是,無論怎樣努力擺脫現況,卻在社會壓迫下,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冷酷對待,到頭來子聰找不到真愛,佳梅也當不上模特兒。兩顆極度絕望的心相遇,在藥物刺激下,早分不出生與死的界線,甚至以為死亡是通往「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的捷徑……
為自己開一扇窗
回看今日香港,這輩年輕人同樣遇到子聰和佳梅的困局:每天過着營役生活,但苦無向上流動機會,又要面對社會壓迫,政府卻儼如坐視不理。但正因為此,我們更不能認命,更應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就如戲中,郭富城飾演的臧sir最終頓悟,為自己開啟一扇窗,看得見窗外風景。
《踏血尋梅》不會是大眾喜歡的電影,它無情地撕開人性最陰暗面,又迫我們面對不願面對的事實,加上杜可風的鏡頭,令人很糾結很抑鬱。但它是一齣警世電影,讓世人意識到悲劇背後的「真相」。杜秋棠深信20年後,仍然有人談論這部電影。
但願電影能令世人有所反思,那麼,佳梅的犧牲也算沒枉費。
附上《娃娃看天下》歌詞:
如今自己繼續每日製造我熱熱鬧鬧一生
但在美夢裏又渴望再做個簡簡單單的人
回頭問問這天空
這人生可輕易嗎
這些你到底明白嗎……
慌張西望
撰文:杜秋棠@抽水站
原諒我只是一部國產抽濕機。
https://www.fb.com/freakingwestlook
本欄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