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詞彙,叫做「雙贏」(Win Win)。
Win Win與中國語文的許多詞彙相衝。中文雖然有「相得益彰」之說,只是無意的渾然結果,畢竟不是刻意經營而且用契約達致的皆大歡喜之局。「除舊迎新」、「此消彼長」、「漢賊不兩立」、「勢同水火」,培養出來的世界觀,便是「走到了對立面」、「解決矛盾」、「消滅敵人」。雖然有「統戰」,但是「統戰」只是權宜過渡,不是跟你「共容」,最終是要「消滅」。
Win Win的世界觀不同。我活,不一定要你死。立新,不一定要破舊。前列腺癌,如果病人年老,不割除比開刀好,因為這種癌細胞可以與人共生,即是Live with。英文的With,反面叫Without,這個字的構造,延伸出不一樣的智慧。
所以英治時代的香港,旺角有黑社會,北角有親共左派,調景嶺有國民黨遺民。殖民地政府居中統攝大局,英文叫做Manoeuvre the situation。今日在國際,中國的留學生在一些競技場合,看見一幟青天白日旗,即刻條件反射而大怒「抗議」,但是旅行團去到台北,看見同一旗幟,卻又很乖,因為「天無二日」的單向思維,容易激發權力慾的躁動。而在台北,位居少數,而且周圍的中華民國憲警好像有佩槍。
語境決定了胸襟視野。懂得Win Win的人,註定比較快樂,而快樂據說是一種所謂正能量,而正能量帶來和諧寬容。英語國家和歐洲,才有「文化多元」的國策,你跟我不一樣,我雖然是多數,不但容許,而且還欣賞。耶教太過慈悲,「包容」變成單程路,得到的回報,卻是小器、自私、貪婪,演變為你死我活的暴力仇恨。
美國有五十州,是一個聯邦(Federal)國家,不是一個「統一」(Unified)的國家。聯邦建立在Win Win的意識之上,而「統一」即有臣服之意。西方有上市公司的觀念,一個老闆,伙結Partner,然後又Go public,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天下為公」。其他用這四個方塊字吹得天花亂墜實際又血流成河的,不要相信,是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