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Goal Line太貴 亞洲難普及港超搵底線球證

話題:Goal Line太貴 亞洲難普及
港超搵底線球證

香港足球代表隊守門員葉鴻輝上月在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對中國,完場前於白界上及時拍出一記險球,保住不失;如賽事設有鷹眼系統或門線技術可即時解開謎團。香港足總裁判經理張炎有表示,設鷹眼或門線技術的成本相當高,亞洲足協的賽事暫時亦未能承擔,退而求其次,底線球證則是較可行的方法,足總亦已計劃在未來幾季推行底線球證。
國際足協在去年的巴西世界盃決賽周首次借助門線技術協助球證(裁判)執法,但足總裁判經理張炎有接受訪問時稱,未能廣泛使用與成本有關,他說:「目前一個球場要安裝這些科技系統,成本為26萬美元(約200萬港元),而每場賽事操作成本為4,000美元(約三萬港元),確實並非每個足協及聯賽也可以負擔。」亞洲足協在年初的亞洲盃決賽周原計劃在準決賽及決賽裝設鷹眼系統,但最終考慮到成本效益而放棄。上季英超全季只有五次要借助鷹眼系統,亦難免會被人質疑是否值得花這個成本。

監察禁區拉扯增入球

本身是亞洲足協裁判導師,又是亞洲足協裁判委員會成員的張炎有透露,目前國際足協容許各地聯賽使用這些科技系統,但非硬性規定,因很多地方沒足夠資源承擔,取而代之,可能是更廣泛起用底線球證(正式名稱為輔助助理裁判)。
他說:「其實歐洲足協及部份聯賽早已試行輔助助理裁判,整體效果相當理想,除看皮球是否過白界準繩度超過九成外,此裁判另一功能是監察禁區內所發生的事情,亦即是球員被更多裁判監察,有效減少球員在角球及罰球時在禁區內的拉扯,入球率亦有所上升,相信增設是裁判發展的大方向。」問到港超聯何時會推行底線裁判時,他表示會在季內向港超聯提出,之後便會與各持份者商議及研究,暫無時間表,但這將是大勢趨,預期一兩季內便會推行。

香港足總裁判經理張炎有認為,難在亞洲級賽事用科技協助執法。曾雁平攝

陳譚新支持科技協助

前國際足協球證及導師的陳譚新指出,裝置入球監測系統涉及大量金錢,如要亞洲足協額外再撥資源有點不切實際,而增設底線球證則由派四個球證,變成六至七個國際球證執法,成本亦有所上升。他說:「個人一直支持科技協助執法,當中皮球是否越過白界,影響好大,只是要全部球場安裝,除非未來幾年有公司可以研發到一個較便宜的系統,否則難以全面推行。」
他認為,就算設底線球證,也未必百分百準確,惟這亦是足球玄妙之處。他說:「其實除了門線技術協助外,賽事很多判決還是要靠球證,如12碼犯規是界內還是界外,手球判決等;另外,有很多越位判決也影響賽果,現要等有識之士去想辦法解決。」
記者:曾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