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中成功透過英發國際借殼上市的光啟科學(439),一直聲稱發展「臨近空間飛行器」,市值更一度升至近400億元,惟一直未有產品可正式交付。公司昨日終於展示首款飛行器產品「馬丁飛行噴射包(Martin Jetpack)」,計劃周日於深圳試飛,預計明年中發售。
記者:胡仲邦
今次展示的飛行器型號為P12,飛行高度可以達到3,000呎,而飛行速度亦都可以達到每小時74公里,每次最長可以飛45分鐘。生產商Martin Aircraft行政總裁Peter Coker表示,該產品售價為20萬美元(約156萬港元)。
研究可隱身超材料
在香港國際創客節大會上,光啟科學主席劉若鵬稱,希望「把一切搬到空間,在多維空間建構世界」,又指公司發展的「深度空間」、「機器自覺」、「終極互聯」等技術都可成功發展。光啟於2010年創立,劉若鵬曾發表具隱身能力的「超材料」論文,加上創立短短兩年即得到剛升任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令公司聲名大噪。至2014年6月更借殼「高振順系」的英發國際上市,三個月後一度升至6.38元歷史新高。如當時計及公司一致行動人士所發行的優先股,市值高達388億元。
被問到與高振順的關係,劉若鵬僅稱對方是公司「資深董事」;而高振順其後出席同一活動,被問到上月9日減持光啟時,他解釋,因早前瑞東集團(376)完成配售,令他於瑞東的持股量被攤薄,故所持有的光啟股份亦相應減少。
自家研發產品未發售
然而公司成立至今,雖然公佈測試多項「臨近空間飛行器」產品,例如是「雲端號」及「旅行者號」等,不過至大部份均在測試階段,未正式發售。據公司今年中期業績顯示,虧損約6,509萬元,其中「嶄新空間業務」期內雖然獲得約2,014萬元「顧問費」,但該業務最終錄得2,300萬元虧損。
至於明年推出市場的飛行器,其實亦非由光啟科學自主研發,而是今年初注資新西蘭公司Martin Aircraft並成為其大股東所得;另一飛行器Solarship則是入股加拿大生產商Solarship Inc。劉若鵬稱,希望將公司建成「全球創新共同體」,未來各家公司可作技術交換。
【光啟部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