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國寶藝術×三星懷石料理 大阪柏屋進駐中環

【飲食籽】國寶藝術×三星懷石料理 大阪柏屋進駐中環

【飲食籽:嘴刁評台】
香港人愛日本菜,但正宗懷石料理卻是寥寥可數,難怪當年「龍吟」來港時掀起哄動,大家豪花二、三千元都要一親芳澤。連續六年獲關西米芝蓮三星、來自大阪的「柏屋」,上星期登陸中環開分店,顯得相當低調,貫徹了關西人古雅恬靜的氣質。不過,店中深藏的和食文化及日本國寶級工藝,只要懂得欣賞,絕對能震懾心靈,現在就帶大家遊訪餐廳,以五感享受不能錯過的懷石世界。

「柏屋」位於大阪的本店是遠離巿中心的獨立小屋,相當隱世。它前身是茶室,1993年由茶室主人的兒子松尾英明改建而成,保留精緻優雅的亭園及茶道的恬靜氣氛。來到香港,要保持脫俗並非易事,選址安蘭街,希望做到旺裏帶靜,幸而餐廳瀰漫一股叫你慢下來的空氣,所以別急着入內,門前那片櫸木牌匾樹齡超過300,配合由京都大德寺住持所題的店名,已是第一件值得珍視的藏品。

鹽燒甘鯛蝦
以發酵了的蝦鹽辛漬醃製當造甘鯛魚,再經烤焗,工序繁複。

大師真迹任睇 珍品多如藝術館

餐廳環境不大,有別於本店全獨立房的模式,香港店設有貴賓房、廚師桌及用餐區,由染織世家吉岡家第五代當主兼歷史學家吉岡幸雄設計。吉岡教授善用專長,以天然方法染製門和窗上的和紙。用上京都傳統家紋的門廊牆身、織紋天花「網代天井」、度身印製傳統版印葉紋牆紙,還有以國寶級和紙印成的四季畫……每一項都訴說着傳承已久的日本美藝文化。
最不能錯過的,是門廊一幅屬於書畫及陶藝大師辻村史朗的真迹,他的作品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大英博物館等頂級博物館收藏,如今大師為餐廳親繪掛畫、製作花飾及茶器,讓食客近距離接觸,帶來一趟最具觸感的穿越之旅。

空運日本食器 呈現四季變化

懷石料理是日本料理的最高級別,貴於它對廚師運用季節性食材及擺盤精緻度的追求。松尾先生作為這三星餐廳的主廚,廚藝毋庸挑剔,而鎮守香港店的高橋淳是他最信任的大弟子。店內採用日本食材,只有小量外國食材配襯,且緊貼日本步伐,每季最少轉換餐單一次,力求呈現日本四時的真實風味。最新餐單選用大量秋季食材,如鮭魚子、香芹、鯛魚、越前蟹、星鰻等,炮製成10至11道料理,置於日本帶來的靚絕餐具及器皿上,由視覺到味覺都是享受,再用辻村大師製作的茶具奉上抹茶,完整體現懷石料理精髓。唯一美中不足是香港與日本水質軟硬度有別,店子惟有用暫時於本地買到、水質最似的法國礦泉水煮食,松尾先生希望日後能用回本店所用的日本水,確保味道一致。
作為三星名廚,松尾先生於烹飪或待客都具大師級風範,他修讀物理學出身,畢業後於京都名店招福樓當學徒,三年後接手老家餐廳,就如天才一樣爽快駕馭難度高的懷石料理,在2010年首度出版的大阪米芝蓮摘得二星,翌年至今一直維持三星,未知來年能否攀登香港米芝蓮三星?真心期待!

柏屋的牌匾來自一塊櫸樹原木的四分之一,可想而知該樹有多壯大。

從前僧人用餐前需敲響木魚,此木魚屬松尾家私人珍藏,相當珍貴。

走廊鑲有藝術大師辻村史朗的真迹,更會隨季節更換大師的書畫。

灰白牆身紋理是京都具600年歷史的杉野家專屬家紋,需獲授權使用。

松尾英明(右)及其徒弟高橋淳(左),師徒合作20年,兩人笑言見對方比見太太多。香港店由高橋主理。

秋季先付
「先付」即是前菜,將鹽煮鮮蛤、酒煮土當歸、太白地蛤等層層叠起,再由候鳥碟子盛載,象徵秋季。

和風甘物
以天然材料重現傳統和服在秋季常見的配色,工藝與心思兼備。

伊勢海老
特別為香港店設計,將日本龍蝦慢煮,爽口又鮮甜,配合擺盤與伴菜,充滿藝術感。

懷石料理收費

•十道菜:$2,300
•十道菜:$2,800(包括伊勢龍蝦)
•十一道菜:$4,000
(另收加一服務費)

柏屋
香港中環安蘭街18號8樓

Checklist

【餐具】餐具全部由店主嚴選,從日本帶來,每隻皆精緻,因應季節而轉換使用。
★★★★★
【份量】懷石料理講求精緻,所以每碟份量不多,但十道菜加起來亦相當足夠。
★★★★
【環境】店內處處都是工藝美術的珍寶,可惜空間稍嫌不足。
★★★
【交通】位於安蘭街盡頭的食廈,離中環地鐵站約五分鐘路程,但需要走上一小段斜路。
★★★★
【小貼士】品嚐懷石料理往往需要至少三小時,不妨預多點時間,仔細欣賞菜式。
★★★★
【總評】從菜式、餐具到服務都相當優秀,希望能保持日本三星米芝蓮級水平。★★★★
註:5★為最高

記者:黃穎妮
攝影:徐振國
編輯:李寶筠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