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籽:出閘搜新】
Sony最新推出的RX1R II全片幅數碼相機,絕對是近期的話題之作,憑藉細小的DC機身,配上4,240萬像素感光元件,再加其他強勁配置,無論功能還是定價均直逼旗艦級單反!到底一寸長一寸強是否不變真理?還是短小精悍更易駕馭?今日找來一般用家及專業廣告修圖師作詳細測試。
新機上手那刻實在震撼,只因RX1R II的尺寸只有13.3×65.4×72mm、重量為507g,難以想像如此細小的機身竟內藏專業單反的4,240萬像素背照式全片幅Exmor R CMOS感光元件!由於結構上擴大了電路規模及加入銅線設計,大大提升了數據傳送速度,若與第一代RX1R作比較,成像能力快了約3.5倍。鏡頭雖然飛走了可換式設計,但亦用上自家品牌最強的蔡司Sonnar T*35mm F2大光圈定焦鏡頭,據廠方所說,此舉有助調校鏡頭與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兩者越近,光線可從更廣闊的角度穿過鏡頭直達感光元件,令影像更豐富細緻,並達至更高解像度。
Sony用家:ISO 6400成像好滑淨
是次詳測,先由用了Sony相機4年多的Eliza Chan揭開序章,「我首部Sony相機是NEX-5N,最近又買下了A7R II。」Eliza的着眼點是ISO的極限,只見她反覆測試後鎖定了ISO 6400,「我相當滿意RX1R II的畫質,尤其低光環境下,即使用ISO 6400拍攝很黑的物體,在電腦上觀看時,感覺有點像ISO 1600,成像十分滑淨。」
其實,最初記者除了有感新機機細sensor大,亦發覺它的重量分佈出現問題,可能定焦鏡頭相當「足料」,所以出了一個非常低級的設計錯誤——鏡重機輕,拍攝時容易前傾,但Eliza則說:「我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可能鏡頭更重、機身更輕的極端情況都遇過,拍攝時只要把重心放在鏡頭,便不會有偏移問題。另一user friendly的設計是,按鍵配置跟以往的Sony相機極為相近,很多功能均可馬上找到,完全沒有阻滯。」
專業修圖師:定焦鏡頭造就靚相
接着就輪到4A廣告修圖師——Nash Lee上場,他的工作除了「執相」,還要無中生有,製作出一張美侖美奐的相片。Nash亦是概念相片藝術家,閒時都愛拿着相機玩街拍,對於新機,他尤其關心4,240萬像素背照式全片幅Exmor R CMOS的真偽,「其實現時有些高階單反,是以『插值』的方法來達至更高的像素表現,簡單來說,就是複製像素來填補不足,提升數字。若說近期一點的例子,大家可以留意一部達3,000萬像素的單反相機。」
其實要看一部相機的像素是否有插值的情況,方法並不困難,「首先你要把相片放大至每粒像素,因為光線會有衰退現象,所以就算源自同一色塊,每粒像素的顏色也會有深淺之別、呈不規則狀,很少重複。然而,若是一張經插值的相片,我們會看見很多顏色重複的像素,十分平均工整。測試後發現,RX1R II成像的像素顏色沒有重叠,是隨機的,所以它的4,240萬像素是真材實料,沒有造假。」據知這一測試方法,還適用於任何數碼相機,如果大家對自己的相機性能抱有懷疑,亦可採用相同方法測試。「這部新機對於平時擷取素材相片都好足夠,成像質素有點像Canon 5D MARK III。可能是用上了定焦鏡頭的關係,相片質素相當高,而且成像非常銳利,若是可換鏡頭的無反設計,甚至是變焦式的內置鏡頭,未必有如此理想的效果。」
開啟低通 執相更易
可隨意開關低通濾鏡,亦是此機一大賣點,在一般人的認知當中,抽走低通濾鏡可以達至更銳利的成像質素,但用了低通濾鏡,又可防止俗稱「撞格」的摩爾紋發生,「以相論相,銳利度高固然重要,例如拍攝風景時,經相機簡單調校後便可直接出相。若然像我這般需要『聞相』的話,抽走低通濾鏡反而發現了一些沒需要的細節,例如以一個編織布章為例,我要拍下的只是一條條絲線,如果太sharp,線與線之間的小洞也清楚顯現,只會增加我們的工作量,那些無謂的東西我寧可它被soft了。而且這些細節包括電子雜訊,有時還會看見『十字紋』,可能是由感光元件間的空隙所造成,不是由光產生的影像。」不過平心而論,如果相對上兩代「無低通濾鏡的單反」作比較,Nash說RX1R II已經是最少雜訊的一部,但如果以原機相質來說,開了低通濾鏡,相片有detail之餘亦更易「美化」。
Sony RX1R II $26,490
感光元件:
4,240 萬像全片幅Exmor R CMOS
鏡頭:
35mm F2
屏幕:
3吋TFT
觀景器:
0.39吋
連拍速度:
2.5fps(最大記錄像素)
尺寸:
113.3×65.4×72mm
重量:
507g
Sony http://www.sony.com.hk/store
記者:朱崇德
攝影:潘志恆
編輯:陳國棟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