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帝制?走進帝制?(李平) - 李平

走出帝制?走進帝制?
(李平) - 李平

【盡論中國】
中國歷史學者、清華大學教授秦暉的新著《走出帝制:從晚清到民國的歷史回望》,剛出版一個月就被當局勒令下架。中國的史學著作、歷史題材電視劇被禁,往往不是史實問題,而是以古諷今的問題。電視劇《走向共和》被禁播在前,《走出帝制》被下架在後,可說是一脈相承。北京學者張鳴感慨地說:「秦暉的新書《走出帝制》被下架,看來是書名起錯了,要是《走進帝制》,也許就沒事了。」

以古諷今犯官方大忌

電視劇《走向共和》2003年在中央電視台首播引起轟動,但各地電視台準備接力播出時遭禁。據稱,當局的禁令指向兩大問題,一是電視劇在描述洋務運動時以古諷今,清政府只改革經濟不改革政治造成大面積腐敗,頗似中國當時政局;二是在描述辛亥革命時倡導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觀點,刺痛了中共的神經。更有傳聞稱,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因劇情有影射他垂簾聽政之嫌而大為不滿,並寫了條子給中央研究室主任王滬寧,王加上一些學者意見後呈報胡錦濤,決定禁播。
《走出帝制》一書收納了秦暉近幾年撰寫的近代史文章,所涉及的歷史事件與《走向共和》當然有很高的重叠性,成為禁書與《走向共和》被禁播相信也有很大關連,何況現時仍任中央研究室主任的王滬寧仕途更上層樓,已貴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尤應指出的是,《南方都市報》在推介《走出帝制》時引用的作者的一段話:「以前說中國是專制,叫封建專制,『封建專制』這個詞是大可質疑的,因為『封建』本來和『專制』不一樣。說中國不是封建可以,後來連專制都不是了,既不是封建又不是專制,到底是甚麼?按有些人的說法是父愛式的管理,是一種仁政,既不是封建也不是專制——當然很少有人說這是民主——就是皇帝像爹媽一樣照顧着我們。」
這段話看在那些專拍習大大馬屁的人眼裏真的是大逆不道,比《走向共和》影射江澤民垂簾聽政還十惡不赦。習近平去年到北師大視察,有教師、學生打出「習大大辛苦了」的標語,還當眾問能否叫他習大大,並得到可以的答案。對於主政後一直強調反腐和中國特色的民主法治的習大大來說,如今實行的不正是一種父愛式的仁政嗎?
不幸的是,這種仁政的背後讓人感受到的是封建和專制,似乎與秦暉在《走出帝制》中所表述的觀點相反,也讓官方網站近日熱傳的兩大新聞顯得格外刺眼。一是新華網的報道:「差錢!巴西總統取消訪問日本越南。」但是,巴西總統府發言人回應:「這不是財政問題,而是預算問題。自12月起,除了維持國家運行的基本所需,政府不能自由支配新的開支。」然而,習近平近期接連出訪美國、英國、越南、新加坡、菲律賓、法國、津巴布韋、南非,有可供人大代表審議、可公諸於眾的預算嗎?中國不差錢,差的是民主制度。
另一個熱炒的新聞是浙江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調任中央深改辦專職副主任,由此再度引發各界關注溫州、浙江官員近年「跑部前進」的現象,即習近平主政浙江時的老部下紛紛高升到中央部委任職。因習近平當年曾在《浙江日報》撰寫《之江新語》專欄,這批最早承受聖訓、聆聽聖旨的官員,被稱為最能領會習近平思想、最忠實執行習近平指示的「之江新軍」。這是走出封建,還是走進封建?
( https://www.facebook.com/appledaily.liping )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