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找出嬰兒大腦活動與語言發展關係,中大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正招募300名初生嬰兒,透過播放古典音樂及各種不同的聲音,從腦幹電波的反應,預視嬰兒的語言能力,如有發展遲緩可透過針對性課程改善,為本港首創。
該研究所所長黃俊文指,目前臨床診斷兒童語言能力時,只會測試他們對聲音的反應,「只係睇你聽唔聽到」。他則結合認知神經科學、語言學、兒科等進行研究,分析大腦如何支援語言發展,屬全港首個針對語言障礙的跨學科研究。
戴感應器播音樂量度反應
黃稱,研究方法是替出生3日的初生嬰兒戴上腦電波感應器,研究員會用針筒在測試者頭皮擠一些箒喱,有助聲波傳導(圖),然後播放大提琴、鋼琴、母語或其他不同語言,再量度腦幹對各種聲音的反應,初步顯示有的會較清晰,有些嬰兒則較模糊,相信反應與幼兒語言發展息息相關,若能及早發現言語遲緩症狀,可制訂合適的治療計劃。目前研究所已跟進10個案,全部為正常嬰孩,希望可追蹤至5歲。
■記者廖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