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納SDR 市場過度亢奮象徵意義大於實際 無助托滙價難大增使用量

人幣納SDR 市場過度亢奮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 無助托滙價難大增使用量

【本報訊】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組成貨幣,但由於概念複雜,引起市場不少誤解及迷思,如SDR對提升人幣儲備、便利兌換、資本賬開放及提振內地股市均有即時及絕對功效。有經濟學家強調,成為SDR組成貨幣,無論國家及零售層面都未必有實際作用,惟可以肯定的是人幣地位象徵式提升,但市場對此卻過度興奮。
記者:周家誠 黃珮琳 黃翹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昨本港凌晨時分宣佈,人幣成為第5種SDR組成貨幣,權重為10.92%,超過日圓及英鎊,惟屬市場預期下限。由於修改貨幣組成需時,明年10月1日才正式生效。

人民幣納入SDR組成貨幣,由於概念複雜,惹起市場不少誤解。  路透社

專家:SDR重要性不高

市場昨日一片歡欣,惟有「Yuan Bear」之稱、大和資本(香港)首席經濟師賴志文接受專訪時直言,SDR重要性本來就不高,「過去你見甚麼時候國家會用到SDR?誰在乎SDR組成貨幣?」星展香港經濟師周洪禮亦提到,過往SDR活躍程度甚低,而且亞洲崛起後,環球代表性亦不足。
由於中國希望人幣地位提升,才成為國際焦點。現時中國擁全球最多外滙儲備,賴智文分析,若果未來世界經濟出事,IMF將尋求中國協助:「中國就好似一個大客,他有要求,你沒有理由不尊重、畀面,而且人幣納入SDR難度不高,亦無傷大雅。」
賴志文表示,內地近期好消息並不多,故此,對於SDR特別有憧憬,但市場對人幣入SDR明顯過度興奮,「從滬港通去年大鑼大鼓,希望資金流入內地股市,卻事與願違見資金流出,與今天的氣氛相似。」賴志文認為,人幣滙價仍要以中國基本面引導,維持明年人幣滙價有機會瀉至每美元兌7.5元水平預測,屬全城最熊。

貶值預期升或衝擊A股

不少人誤解人幣納入SDR後,人幣儲備絕對值會因而立即提升。現時SDR總值2,800億美元當中,人幣佔約300億美元,惟這些僅屬潛在使用量增加,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若果SDR持有者不將其兌換成人幣,並不會產生額外需求;納入後亦不代表央行一定就要增持人幣資產,增持與否主要仍是視乎央行對中國經濟前景看法。
市場亦有觀點認為,人幣入SDR後將減緩資本流出,有助提振內地股市。惟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資金流入須視乎內地經濟發展勢頭,人幣「入籃」後貶值預期上升,短期內對於股市影響,實際是偏向負面。
而人民幣「入籃」後,並非代表內地資本賬立即完全開放,汪濤指,仍須等待深港通、QDII2等政策推出,料香港作為最大人幣離岸中心將受惠。

【外界對人幣加入SDR後的四大迷思】

出國旅遊兌換人幣就更方便?

有本地電視財經台周一報道提到:「人民幣加入SDR後,內地人持人幣出國,可以大買特買,購物更加方便,因可能會更容易在當地兌換外幣。」
事實上,即使人幣加入成SDR後,內地人持人幣出國仍有2萬元人幣限制;而且加入SDR與人幣會否更自由兌換無關,IMF亦稱自由兌換並非人幣納入SDR條件。

外滙儲備係咪要即刻加入人幣?

現時SDR價值約為2,800億美元,人民幣明年10月1日佔比達10.92%後,意味價值約為300億美元,有市場以為外國央行會立即增加人幣儲備300億美元,但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各國央行不需要因為人民幣作為SDR貨幣籃子一員,而增持人民幣,只有將手上SDR換成人民幣時,人民幣需求才會額外增加。

人幣從此開放,更加自由了?

人幣加入SDR後,與環球貨幣美元、歐元、英鎊、日圓並列,國際地位提升,但象徵式多於實際作用,並非代表資本賬完全開放。資本賬開放是內地資本市場接納海外投資者,內地人亦可更自由投資外地市場,加入SDR並未有實際擴闊這些投資「通道」,未來仍要靠深港通、QDII2等幫助,惟現時經濟下行,市場擔心非資本賬開放的良好時機。

全球央行都增持人幣,A股有得炒啦?

國際央行不會因為人民幣加入SDR而立即增持人幣,故此,可減低內地資本流走速度的假設實屬謬誤,因此對於內地股市亦不會有實際幫助。
經濟師普遍認為,資金流入、流出內地股市,SDR角色並不吃重,主要是視乎內地經濟下行壓力是否得以紓緩,能否減緩資金流出國外避險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