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年輕人不時被貼上「唔捱得」的負面標籤,但80後黃家俊2003年沙士期間由最低層的洗碗做起,憑一雙手攀上酒店管理層職位,最近更毅然放棄高薪厚職,轉型推出手機職業介紹程式,銳意配合同齡人「及時行樂」精神,冀將散工「發揚光大」,他深信「我都得,點解你唔得?」
03年香港經濟一片蕭條。會考僅3分、學歷不高又缺工作經驗,黃家俊只能當上最低微的酒店洗碗工,他直言當年「真係好辛苦」,工作犯錯少不免被上司責難,惟有「含住泡眼淚係咁做」,一邊道歉、一邊繼續工作。記者從他一雙粗糙的手,就能想像當中辛酸。
由洗碗做到酒店管理層
經5年時間,隨經濟逐步改善,黃的付出終換來機會。08年他升任經理,其後拾級而上,最後當上麗思卡爾頓酒店的行政總管,手下逾百,集團拓展業務的工作,他都有份參與。
長達15年的飲食業生涯中,黃家俊原來做過不少散工,行內稱之為「炒散」。企業為節省成本,大量聘散工,須經中介人聯絡,亦即行內稱呼的「蛇頭」。黃憶述,當散工時,一般都是「蛇頭」在上班前一、兩天,才通知相關工作時間和地點;試過因「蛇頭」聯絡了太多人上班,忙中有錯,抵達工作地點才知空缺已經填補了。
近年手機程式普及,黃家俊靈機一觸,想到推出手機程式專門連繫僱主與尋求兼職的年輕人,一擲數以百萬元計的投資額,開發手機程式「炒散王」。他直言,現今不少八、九十後都主張「及時行樂」,散工正符合他們要求「快出糧」,方便去旅行的生活態度,「啲人咁鍾意去working holiday,我哋呢個平台就係畀啲年輕人去體驗吓唔同嘅行業」。
改變行業運作模式有一定難度和風險,黃直言自己不怕冒險,笑稱一旦「蝕晒」就回頭打工,至少亦要讓其他年輕人從他的經歷明白,「讀唔成書都好,只要你肯博、肯捱、肯做嘅話,總有出頭天嘅」。
「炒散王」推出約3個月,下載率已過萬,透過程式招聘的僱主已有20多個,成功配對僱主與求職者的個案有近千宗。黃表示,未來考慮將兼職工種,由目前飲食業為主,擴展至展覽業、推廣員及物業管理等。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