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三十日,蘋果A6版,大篇幅報導南生圍善心人譚伯廿載搭橋修路好心故事。
多謝披露,多年在橋上看風景、影相、攝甜蜜婚紗照、電影取景者以千計、甚至萬計,如今世道攤大手板予取予拿文化滲透社會各階層,何曾有人停步想想:這橋誰來修、兼予大眾享受?
太習慣接受施予,只嫌服務不周,心存感恩幾稀!
「乜唔係政府搭嘅咩?政府應該搭嗰喎!」
搭你條命?
政府恨不得即刻,快快讓發展商起樓了斷,如果咁好彩有議員官員諗得狠橋將南生圍公共空間守護者清洗,一、二、三蓋建豪宅屋苑,下年定得紫荊勳章,而非搭橋修路、予港人並遊客方便廿載的譚伯,不明嫌他多事、煩,已算開恩。
橋爛了、散了,譚伯不怕,繼續修葺,只要手腳仍靈活有力。他擔心的是:垃圾愈來愈多,一個人執唔掂!
香港人真夠騎呢,從前行山的人不多,山中碰上同路中人,相互回報以點頭微笑,幾時見過行山人遺下垃圾?都是自重的一伙。
一個沙士,港人聽從有益建議,山即坐言起行,變作熱門活動。既然參與熱愛大自然活動,何不好好珍惜這片屬於我們共有的空間?
沙士以來十多年,鄉郊山嶺被棄置的垃圾愈來愈多!
大眾誓言保衛南生圍,不讓發展商入侵這片愈來愈稀有的濕地空間,你道不奇怪?
本來安安靜靜好風景,人來了,用雙腳走進來當然最好,單車也算了,不少汽車飛過河岸單程路既添噪音、也增死氣污染,香港幾乎所有車路恁汽車縱橫,有需要入侵這片難得空間?來南生圍遊玩者,同樣,理應愛上自然景色,可惜猶如譚伯的無奈:啲垃圾多到一個人執唔掂!
真是一扣心魔,人心與地運同,香港的運氣與隨地扔棄垃圾成反比例,氣數愈差、垃圾愈多,揼垃圾的人多、搭橋修路的人鳳毛麟角!
P.S.文中50年代來南生圍拍國語片的寧波、江漢……相信指鼎鼎大名的凌波,而非寧波,應是1969邵氏出品,凌波、李菁主演《三笑》,將南生圍拍似西湖景色,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