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時分,碰到三位醫生C,都係港大醫學院師兄弟,論資排輩,大C最早畢業,中C次之,跟過大C做houseman,然後到細C嘞,但睇起上嚟,中C與細C好似年紀差唔多噃,左丁山好奇心起,問細C:「你低班過中C㗎?」細C答:「我係超齡學生嚟嘅,小時候由父親安排,從寧波落嚟香港,冇學校收,因為唔識英文吖嘛。好彩阿爺嗰代有啲關係,卒之入咗蘇浙公學插班小四,其實係留級,蘇浙用普通話教學,我當然無問題,但英文就死晒火,唯有集中精神日背夜背,居然到咗學期尾,全班考第一,再過兩年考升中試,僥倖名列前茅,派入皇仁書院,之後考入港大讀醫,比同學嘅標準年齡大兩至三歲。」
原來又係香港新移民嘅奮鬥成功故事,唔怪得佢今日講廣東話仲係帶啲外省口音。佢又話當年已考到敬文獎學金預備到美國做「朱仔」(Chu Scholar),靠洗大餅賺學費,跟住又得到加拿大McGill錄取,但學費好貴,家人話上當舖都要支持佢留學加拿大名校,點知最後得到港大醫學院錄取,家人歡喜若狂,咁就唔去加拿大咯。讀書叻,人生選項係多啲嘅,考入港大醫學院,咁就脫離貧窮,今天成為富裕中產,仲收藏埋不少名畫古董。但細C話:「其實我與阿爺相差好遠,我屋企老早有大把錢,阿爺係大紡織廠老闆,但1948年與工廠廠長來港考察,阿爺唔鍾意香港好似窮鄉下咁樣,與上海繁華相差太遠,唔肯將工廠搬來香港,反而向德國訂購最新紡織機,預備在抗戰後擴充營業。1949年機器到香港預備轉運上海,阿爺派廠長來港接收機器,押運返上海,點知局勢大變,毛澤東佔領上海南京,阿爺郁不得其正,再過半年,交通斷絕,後來清算資本家,阿爺家產全部冇晒,由大富豪變成一貧如洗,好彩還有一啲地方關係,阿爺逝世後,我地可以申請移居香港。講起嚟,就一殼眼淚。」咦,嗰批滯留香港嘅紡織機器呢?細C話:「益晒個廠長,佢人在香港,冇返到上海,接收晒啲機器後,就自己在香港開廠,現在佢嘅後人係大富豪級數!」啊,咁就真係時也命也,在戰亂嘅大時代,有幸有不幸,睇錯邊者(細C阿爺)就成為共產中國犧牲品,夠膽夠運夠拼搏者(廠長)就成為富豪,問細C有冇同大富豪兒孫見面,細C話:「冇!呢啲事一說便俗,又攞唔番嘅,無謂俾人話我係酸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