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保團體綠色力量分析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ir Quality Health Index,AQHI),發現年初至上月底香港整體空氣污染較去年略為改善,但觀塘區情況惡化,更登上全港空氣污染重災區榜首,錄得甚高或嚴重健康風險級別的時數較去年大升一倍至48小時,錄得較輕微的高健康風險以上級別時數亦僅次於屯門名列全港第二。有區議員料與近年人口劇增及工程增加有關。
記者:潘柏林 鍾雅宜
環保署實施空氣質素健康指數近兩年,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指,過往12個一般空氣監察站以屯門、元朗和東涌情況最嚴重,但今年截至上月26日,觀塘突然超前,錄得甚高或嚴重健康風險(10或10+級)時數名列各站之首,達48小時;東涌及屯門以47及40小時位列二、三位。鄭指觀塘污染來自二氧化氮和懸浮微粒(PM10),車輛或是主因,該會行政總幹事文志森亦指該區多重建項目,工程影響PM10濃度增加。
觀塘區議員顏汶羽則認為與人口增加有關,因觀塘近年有多個公屋入伙,人口急增數萬人,但道路無法擴闊,令交通擠塞嚴重,加上地下管道工程及加裝升降機工程密集,發電機亦造成污染,政府卻無措施改善。
環保署指與風向有關
新界西空氣污染亦不容忽視,今年AQHI錄得高健康風險以上級別(7或以上)日數,三甲分別是屯門、元朗及東涌,區內大興土木,「東涌新市鎮發展、洪水橋新發展區及元朗南,仲有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上蓋,但諮詢文件喺空氣污染着墨甚少」。鄭睦奇指區內臭氧問題嚴重,但工程環評報告卻無考慮臭氧影響,三跑環評亦僅提及大學研究指機場對臭氧影響輕微。
環保署指觀塘等地區空氣質素轉差與風向有關,以往空氣質素轉差多是珠三角區域內臭氧濃度處於高水平,當時多吹北或西北風,令屯門及元朗等受災,但今年珠三角臭氧濃度增加時本港吹偏東北風,故轉為觀塘及東區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