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14幅國寶級油畫 闖上海會達利真迹

【文化籽】14幅國寶級油畫 闖上海會達利真迹

【文化籽:藝文沙龍】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絕對是已故西班牙鬼才畫家達利(Salvador Dail,1904-1989)最貼切形容。他是超現實主義的代表,畫功精湛又出名古怪,二撇雞既是他標記也是畫筆,正好反映他的狂人本色。酷愛藝術的新世界發展第三代接班人鄭志剛,把達利的超現實空間搬到上海K11,「跨界大師.鬼才達利」展出249件達利的藝術和媒體作品,其中14幅油畫更是國寶級真迹,單是保險費已達四億元人民幣。達利對當代藝術的影響超然,場內中國藝術家作品更與他碰撞出新思維。

「達利的重要性不純粹於繪畫方面,還有他富創造力的自我描述,通過展覽,觀眾能從多方面了解這偉大的藝術家。」策展人Montse Aguer Teixidor說,這次展覽的重點在於闡述達利與傳媒的深切聯繫,表現達利繪畫以外的「媒介達利(Media Dali)」一面,帶來了205份以達利為封面或由達利撰稿、設計封面的雜誌、報紙及廣告等,表現達利的藝術與大眾傳媒的相互影響。
不能三言兩語言喻的達利風格,正是鬼才的難得風格。廿一世紀科技發達,但我們的思維仍未必跳出框框,達利的作品早就脫離刻板與陳腔濫調,提醒當代人要拓寬視野和解放想像力。拆開達利的腦袋研究,應該不只是我的願望吧?

繼去年的莫奈展後,上海K11今次舉行達利展,達利、畢加索和米羅並稱西班牙二十世紀三大巨匠,是超現實主義的代表。

從雜誌封面可看到達利用鬚子畫畫。

認住佢撇鬚,達利的怪鬍子是他的標記。

《尼祿的鼻子接近分解》草圖。

另一國寶級展品為達利於1947年創作的《尼祿的鼻子接近分解》,是達利「核能神秘」時期一大代表作。

展覽中最吸引觀眾的正是達利於1949年的作品《拿破崙的鼻子》,鼻子是權力的隱喻。

部份亞洲首展 市值6,790萬元

達利曾說:「超現實主義有一種破壞性,但他只會破壞在他看來禁錮着我們視野的東西。」這個藝術商場變成遊樂場,也代表了達利的內心,充滿待發掘的故事。還未進入展場,K11外圍已恰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場景。外牆亦參考達利的經典設計,達利深受佛洛伊德《夢的解析》影響,從現實中分解出超現實與夢境的一系列象徵,散落周圍是他的暗喻圖騰,代表腐爛的螞蟻、象徵自由的蝴蝶,長腿大象,參照他西班牙別墅的花園而重塑。
「跨界大師.鬼才達利」最重要的展品之一,是達利1949年的作品《拿破崙的鼻子》。鼻子隱喻權力,達利把歷史偉人拿破崙的鼻子變成一名孕婦,帶着她的憂鬱影子,在已毀壞的遺址中散步。K11華南藝術部助理總經理黃聖智說,這作品於1945年達利的紐約處女個展首度亮相,被西班牙列為國寶級藝術品,也是首次來亞洲展出,參考市值為5,600萬元人民幣(約港幣6,790萬元),相當難得。策展人認為,是次展覽能提升觀眾對欣賞藝術的興趣,了解這些藝術的本質和它們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意義。另一幅達利於1947年創作、與鼻子有關的作品《尼祿的鼻子接近分解》,是達利「核能神秘」時期的一大代表作。達利說過,「原子彈爆發使我們擔心它可能帶來的世界解體。」

上海K11還原達利戲劇博物館的外圍,恰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場景。

紅唇沙發來自1934年達利在報紙上的塗鴉,於1936年做成實品。

只要用鏡一看,家具頓時變成人像,只有達利才想得出。

重塑私人畫室 大師用過畫具任睇

達利一生充滿故事,令他的作品因玩味而「增值」。像他那撇引以為傲的標記二撇雞,他天天用匈牙利髮膠來整理,他曾說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看他的鬚子多於看他。閒時他用鬚子來繪畫,圖片被刊登於雜誌封面。達利是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他睡覺時會放湯匙在身邊,發夢時觸動湯匙掉在地上驚醒自己,好讓他把夢境記下來,作為創作靈感。
藝術展由K11 Art Foundation與卡拉-達利基金會共同策展,卡拉-達利基金會是達利在世時便遵從達利的願望成立,達利去世後,西班牙政府將達利的遺產和知識產權交予基金會。展品從收藏在西班牙費格雷斯鎮(Figueres)逾4,000件藝術作品和檔案中精心挑選,作品來自電影、雜誌、新聞報刊等多媒體管道,窺探達利的創作生平及其作品與媒體之間的緊密關係。除了撰寫文章,達利還設計過封面和廣告,也曾為自己及其他作家的文字作品提供插畫。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媒體對達利而言是創作靈感的來源。另外,今次展覽還將展出30多件達利用過的繪畫工具,從調色板到放大鏡,每一樣展出的工具都曾在這位藝術家手中見證歷史,展覽更把達利的畫室重塑,放置畫具供觀眾朝聖。

展覽還有達利數十件私人物品,從而了解大師的氣場。

展覽大量展示達利於報章雜誌、廣告、封面的設計,從而了解達利的另一面。

達利早於1919年開始與媒體合作,當時他僅是一名高中生,他甚至曾出版《達利日報》。

展覽也有邀請中國當代知名藝術家王興偉、周鐵海、張恩利和一班年輕藝術家,以作品作文化比較,探討達利作品對中國超現實主義的傳承與影響。K11 Art Foundation創辦人兼名譽主席鄭志剛表示:「中國當代藝術語言元素,有不少受到超現實主義運動影響。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中的超現實主義元素,與『'85美術新潮』時期藝術家作品呼應。」上海K11去年3至6月舉行莫奈展,吸引35萬人參觀,商場銷售亦升三成。
唯一美中不足,是達利另一幅重要作品《持續的記憶.軟鐘》(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真迹沒有獲受權展出。固體時鐘在達利的作品中變得癱軟無力,反映達利認為時間不留情的哲學,在他看來任何事物於時間面前都無法永恒,淒美又真實得讓人慨嘆。

同場亦有中國當代藝術展,讓中國藝術家與超現實主義大師碰撞,並探討其對中國藝術的影響。圖為張恩利的作品《衣架》。

鄭志剛是K11 Art Foundation創辦人,他認為達利影響力超乎歷史、時間和地域限制。

K11華南藝術部助理總經理黃聖智,介紹達利的表現手法所帶出的非理性視覺元素。

迷戀妻子 私人繆思女神

瘋狂、多變、自大是達利的本相,但他唯一不變的是對卡拉(Gala)的愛。自1929年認識卡拉後,卡拉便成為達利的一切,包括妻子、密友、模特兒、靈感泉源甚至創作骨幹,《出現三個卡拉臉》便是可圈可點之作。
達利的愛情故事也蕩氣迴腸。與比自己大12年的卡拉一見鍾情時,她是一位畫商的人妻,達利不顧父親跟他脫離關係的要脅,二人不顧一切結為夫妻,來到一處偏僻海岸,向漁民買下房子雙宿雙棲,有趣地,平日像一頭狂馬的達利在卡拉身邊會變成綿羊。
《兩片麵包正在談感情》是達利愛情的代表作,畫面中出現一隻超寫實的西洋棋,正是向藝術家杜尚致敬。為甚麼?因為杜尚經常與卡拉捉棋,達利把象徵杜尚之物入畫,令兩片談情的麵包多了個電燈膽,洋溢他對太太這位棋盤知己既愛戴又嫉妒的複雜情緒。

《兩片麵包正在談感情》中的西洋棋,象徵經常跟卡拉下棋的藝術家杜尚。

達利的創作靈感多源自妻子卡拉(右)。互聯網

「跨界大師.鬼才達利」展覽

日期:即日至2016年2月15日
地點:上海淮海中路300號K11購物藝術中心
門票:120元人民幣

部份圖片由K11 Art Foundation提供

記者、攝影:鄭天儀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