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老土潮食】
小時候到酒樓吃飯,餐桌上總出現一碟似蒜頭又不是蒜頭,細細粒、白雪雪在「裝蒜」的東西。它,就是蕎頭。從前以為是生蒜,不敢整顆放進口,直到有次終於鼓起勇氣嚐了一顆,略酸又帶甜,微嗆的味道令人印象深刻。
最近聽到朋友在討論蕎頭,有人說那是老人家才吃的東西,這個年代沒人會再吃蕎頭;有人甚至連蕎頭也未吃過,一直追問那是甚麼東西。不問由自可,一問之下,原來大家都不知道蕎頭是用甚麼製成的,「是蒜頭嗎?」「肯定不是,那質感都不同。」「那不知道了,真的不知道。」「別望着我,我也沒吃過,怎知道是甚麼。」就是這樣,原來大家一直都糊糊塗塗吃蕎頭,吃進肚內仍然被它蒙在鼓裏。
其實蕎頭即是蕎菜的根部,蕎菜外貌葉綠細長似葱、莖端像韭黃、根部又似蒜,常常讓人分不清楚,不過蕎菜是實心的,而且只在清明前後當造,過了那段時節,就難再在街市找到。生蕎頭多數會用糖、米醋等材料醃至少兩星期,然後就成為酒樓常見的懷舊前菜,但唐宮壹號總廚鍾志強師傅說要扭轉蕎頭只能作頭盤的傳統形象,特意創作了一道紅酒蕎頭鵝肝,讓大家知道,蕎頭,其實都可以食得很潮。
唐宮壹號
灣仔皇后大道東183號合和中心8樓
記者:黃子卓
攝影:潘志恆
編輯:謝慧珊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