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買樓越買越細,今年截至11月25日,一手私樓A類單位(實用431方呎以下單位),暫錄得3,682宗成交,較去年全年增1.1倍,成交總值逾184億元,同創紀錄新高。
記者:程俊華 黃嘉銘
近年樓價一直上升,為降低樓價銀碼,所以發展商將單位越起越細,令買家較易「上車」,加上今年發展商又積極推售細單位,以致全港一手私樓的A類單位買賣登記宗數及金額齊創新高,隨着該類細戶成交上升,反映港人居住面積亦趨向越住越細。
佔整體新盤成交三成
根據土地註冊處及中原研究部資料顯示,今年截至11月25日,全港暫錄3,682宗一手私樓A類單位登記,打破1998年全年2,727宗的歷史高位。
去年全年只有1,757宗A類單位一手成交,就算今年尚餘一個月,但成交量已較去年飆升超過一倍,由於市場上仍有多個主打細單位的樓盤在售中,此數字將會繼續增加。
今年市場暫錄13,230宗一手成交,其中A單位成交量佔整體27.8%,比去年全年的11.2%,比例增近17個百分點。反而近年一直佔整體一手成交量逾半的B類單位(實用面積為431至752方呎單位),暫僅5,854宗登記,比例降至44.2%。
金額方面,2015年一手私樓A類單位登記總值同樣創歷史新高,全年暫錄184.01億元,較2012年101.53億元高位,顯著高82.48億元或81.2%。
一手細單位成交價量創新高,但同期二手交投卻未見突出,A類單位暫錄11,418宗二手成交,較去年全年仍少近24.3%,同期佔二手比例約37.1%。反映發展商狂推一手細單位,搶去二手不少客源。
環海.東岸超多劏房
事實上,今年A類單位持續主導樓市,其中經典項目包括有歷年來最多開放式單位的九建(034)紅磡環海.東岸,單幢樓但提供1,008伙,逾400個為約200方呎的開放式劏房戶,佔總數達四成多,是近年最多劏房的大型新盤。
環海.東岸項目設計號稱屬私樓,實為公屋格局,一層36伙,比70年代井字型公屋一層34伙更擠迫。據了解,項目至今已賣逾920伙。
資料顯示,這類431方呎以下細單位,2005年全年僅錄170宗登記,過去十年,發展商瘋狂建細單位,樓價一直呈升勢,細單位銀碼相對易負擔,遂令有關數字拾級向上,2008至2011年仍徘徊每年589至695宗階段,2012年才躍升至1,864宗,至今年突破3,600宗水平。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政府於2010年在賣地中加入限呎條款以增加細單位供應量,多個項目於今年起陸續發售,刺激今年一手私樓A類單位的登記量顯著增加。
【市民意見】
張先生:「𠵱家(居住空間)已經係可接受嘅最低限度,如果再細啲,生活已經冇乜意義!我諗𠵱家一家四口起碼都要四、五百呎,咁先正常!不過𠵱家咁嘅境況,政府應該要做啲野,要幫市民爭取理想嘅居住環境。」
蔡小姐:「樓價越來越高,市民越住越細,覺得好辛苦囉,啲人會唔想返屋企,因為屋企太細。政府應該幫年輕一代上樓,一家三口起碼要住三百幾呎啦!如果得二百呎,就算自己住都好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