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為什麼要保密?當然要,例如習馬會,兩位先生在密會前,公開互相客套表述一番,你可以在裏面挑骨頭,玩猜謎,但大白話老實話,有記者在場,怎麼開口?又例如行政會會議,事關治港政策,早說過成熟一項才推出一項嘛,未成熟前,還是十分幼稚天真的階段,怎麼能公開,不怕出師未捷,先給人笑死罵死麼?還有些牽一髮會動全身,會讓參與的鴨子先知春江水暖的,又是一筆不義之財了,通知親戚,即老婆的孩子的母親,就可以快人一步,理想達到。又當然,如果有人在會議裏面說隨時要出動武器對付平民,不洩他一下,則無以洩公眾之恨。
港大校委會的會議呢,討論的事情,重要到要與會人士簽字畫押,應該也是很重要的,以至於內容被公開以後,有關人等連評論補充一下都覺得當了一回斯諾登似的。
會議要保密,另一個說法是要讓與會者暢所欲言,事後向公眾報告交代,要隔過渣才行,這樣就可以肆無忌憚,衷心直說。嘿,這樣不是人前人後換一副嘴臉,有人在就不敢講人話,都是偽君子?
沒那麼嚴重,人性本來如此。別說什麼什麼委員會會議,別說他人,你我在蝸居裏論他人長短,講家國大事,比起人來人往的茶餐廳,也一樣痛快得多。兩三人開會講是講非,比起五六七八人,又要精彩真心到肉得多。人更多的時候,恐防朋友會轉述給他朋友,他知音再傳話給知己,就會話到嘴邊留幾句,理從是處讓三分了。
一發現內容有機會在這裏講,也就在這裏散布開去,話就要說得漂亮點,畢竟是在背後評論別人,如果這論述關乎公務,確實不能變成記招。這不一定是虛偽,是兼顧他人感受,負評通過第三者流入當事人耳中,大家都臉上掛不下去。真君子,在背後品評人,會厚道一點,在當事人面前,會更直率,偽君子真小人則反其道而行。
港大校委會討論副校人選,之所以要保密,據說就是念及候選人的感受,被評議得支離破碎,日後如何混下去,還要不要做人啊。如今,不想洩的密都洩了,竟然是評議他人的成為笑柄,煞有介事地保密,洩了,還要報警提告,誰知道開個會像在買菜揀雞,雖然說的是洋文。最離題的還哀訴自己是受害人,比那隻被閹割的雞還要難受,文革的批鬥大會也比這個高級,港大校委會這次真是丟臉丟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