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提出的「有經濟需要」模擬方案,在生果金、長者綜援和長者生活津貼外,加多一層保障,資產上限不多於10萬元的合資格長者,每月可領取3,230元(2015年數字)。港大榮休教授周永新估計,若方案落實推行,約七至八成正領取長生津的長者會改領新津貼,屆時政府會自食其果,支出更加大。據本報計算,若八成領取長生津的長者日後改領新津貼,政府每年需額外增加約34.7億元開支。
模擬方案參考民建聯及新民黨方案,前者建議資產上限為10萬元,後者15萬元,兩方案在2041年的政府總開支分別為689億元及604億元,較全民方案多出約120億元至200億元。
審查嚴謹罰願儲蓄長者
現時有逾43萬名長者每月領取2,390元長生津,據悉,當中近八成長者資產少於12萬元。周永新指出,即使模擬方案的資產上限定於8至10萬元,也可預計大部份長者會改領新津貼,「相信政府會自食其果,後果就係佢整三層出嚟,支出會更加大」。
180名學者近日聯署提出「全民養老金」方案,財政承擔可持續至2064年,據了解,該方案在退保諮詢文件會以附註列出。發起人之一的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說,正計劃收集第二輪聯署,視乎扶委會會否把方案納入諮詢,才考慮杯葛。他又指,政府模擬方案沒放寬審查,且更嚴謹,令人意外,「變相懲罰願意儲蓄嘅長者」,因按長生津經驗,不少長者會轉移資產,以求符合申領資格。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