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貨到奢侈名牌都話割價促銷,大家越想守得住荷包,結果係買得仲多。品牌及市場策略專家Martin Lindstrom對呢種購物衝動形容得好貼切,指多數消費者都係非理性購物。
呢種非理智購物衝動相信會由本地蔓延到外旅。港元同美元掛鉤,喺美元強勢下,其他貨幣兌美元貶值壓力加劇,港紙兌換其他貨幣又平咗,推動大家出國血拼。除咗留意美元升值,歐元貶值亦不可忽視。今個星期等歐洲央行會否再擴量寬,歐元再跌將牽連多隻亞洲貨幣。年初至今,歐元等兌港元累跌14%;歐元兌日圓同新台幣亦累跌一成。
大摩有報告講歐元貶值影響絕不少於美元,只要歐元兌美元平價,多隻貨幣難逃一跌。當中韓圜滙價貶值壓力最大,現價計將貶值超過一成,明年底見1,300兌每美元。新台幣亦貶值到36兌每美元;港元兌新台幣由4.2算跌到4.7算。計劃聖誕或出年外遊血拼,越遲唱錢反而有着數。
Martin Lindstrom購物小貼士:
1)銀包盡量放「金牛」,面額越大越唔捨得用;
2)唔好用購物籃/購物車,載得越多買得多;
3)避免同囝囡同行,購物預算有機會超支22%;
4)避免跟伴侶齊購物,購物預算有機會超支19%。
C+B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