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插電鑽 小驅起動

【專題籽】插電鑽 小驅起動

【專題籽:人言無畏】
單車熱潮停不了,五個以「軸物行者」 自居的單車達人,終日窩在土瓜灣工廈,將舊車胎、廢零件升級再造,創造出多輛創意單車,贏盡掌聲。創新不難,天馬行空的念頭他們多的是,難在僵化法例做路霸,不許破格單車真正落地。今回他們以電鑽代替嘴巴,控訴港府扼殺創意,句句說話擲地有聲。

這五個志同道合,有身懷絕技的單車發明家及冷門單車發燒友,又有負責出謀獻策的設計人,背景不相同但抱着共同理念,渴望將單車帶入生活主流,宣揚綠色文化。他們於今年6月正式成立「軸物行者」組織,以搶眼的自家再造單車走入社區,盡吸眼球。這種軟性推廣手法,既聯繫到社區大眾,又滿足到他們手造單車的狂熱。
土炮電批小驅正是他們最新力作,今日在理工大學「香港造節2015」參展,矚目點在於它由無線電鑽作為動力,右手開電鑽即可驅動小驅行駛,更可做出飄移甩尾效果,型到開巷。電鑽配小驅,這九唔搭八的組合玩味十足,但別以為純粹得啖笑,它實情是諷刺僵化法規的創意產物,隱藏着黑色幽默。話說駕駛電動單車在香港屬違法,但他們認為合法與否有商榷餘地,遂忽發奇想,將電鑽巧妙融入單車,用時插入電鑽,閒置時可以拔出,電鑽來去自如,是與警察大鬥法的智取之道。

「軸物行者」左起:創辦人鄭穎臻(WingChun)、創辦人陳培基(Gary)、創辦人吳伯風(Paddy)、項目統籌陳賓娜(Garfield)、成員葉衍蓁(Emerson)

創意無限 卻敗在現實局限

「軸物行者」創辦人吳伯風(Paddy)笑稱:「冇呀,我拎住個電批去開工咋嘛。」在旁的陳賓娜(Garfield)亦奸笑附和:「作為裝修師傅,拎住個電批好正常箒。」這種暗黑挑機創意,讓人會心微笑。聽罷,人稱「單車狂人」的陳培基(Gary)只懂苦笑,酷愛發明的他擁有多架自家研發單車,創意無限,惜掣肘處處,去年8月駕駛其太陽能電動三輪躺車出街,更遭十多名警察圍捕,惹上官非,他說:「話我無牌駕駛喎,但事實係,就算申請都唔會發牌畀你,我試過搵區議會幫忙申請地方試車,不過當局唔批就唔批。」拍檔Paddy憤憤不平:「政府成日提倡創新科技,又話啟蒙,又話鼓勵我哋多做發明,但𠵱家連一個基本試車空間都唔容許,其實就係抹煞緊創意。」更氣難下的是,事隔一年有專上院校研發了同樣原理的太陽能車,可遠赴澳洲參賽之餘,更有警車開路試車,所獲對待南轅北轍,讓他們大感無奈,「大機構就可以有酌情權,但我哋個人身份就冇機會,咁雙重標準,點講都講唔通。」
法規反智如鄭智,讓他們有志難伸,但近日創新及科技局獲欽點上場,更明言助你搵錢,理想達到,此時此刻可見曙光?他們不敢奢望獲寵幸,更笑言與其等運到,不如自己來,但提到創科局的初衷,設計出身的Paddy話中有骨:「唔會係生化科技先配叫做高科技,先值得支援,創新唔係齋講製造飛機大炮咁簡單,而係點樣應用喺生活之中。」這五個狂人,為實踐夢想出錢又出力,直言即使日後仍沒大水喉支援,仍會繼續創作 。

電批小驅大部份零件均取自回收廢物,而電鑽則獲贊助。

電批小驅非新鮮事,外國早有發明,五人將其改良,成為本港首架土炮電批小驅,一開電鑽即可行駛。

今年中秋夜前夕,他們聯同網上花店在土瓜灣義贈花束,這架名副其實的「花車」吸引大人細路圍觀。

軸物行者的頭炮活動,以自家單車撐起展覽板,遊走土瓜灣充當流動展覽,推廣當區文化,盡搶眼球及回頭率。

Gary的奇趣單車

哈利單車 超高把手,概念取自哈利電單車。

向左踩 向右踩 意念來自電影《向左走 向右走》,黃色一面是車頭,但人是背對背坐的。

二輪躺車 躺卧着踏單車,感覺好寫意。

太陽能電動三輪躺車 就是這輛單車令Gary被捕。

電批小驅 工作室有小天台,成為他們試驗製成品的秘密基地。

facebook:Wheel Thing Makers軸物行者
香港造節2015
查詢: http://www.makerfairehongkong.com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陳淑霞
攝影:林栢鈞
編輯:陳漢榮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