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教養之道】
香港地,上車難、租樓貴、工時長、撲學校煩、讀書壓力大,大人細路在這個城市生活,越來越難。人人口裏說渴望移民,但說易行難,毅然放下一切,談何容易?然而,有中產家庭去年帶着兩名年幼兒子,一家四口到泰國曼谷展開旅居生涯,過了一年天堂般的生活後,又再移居到四川成都,之後又打算轉到德國、峇里……回港日子遙遙無期,但他們其實仍然愛香港,出走,只為到慢活地方放眼世界,同時也讓孩子體驗更多。
與岑皓軒(Matthew)和岑太馬漪楠(Isabella)交談,聽他倆雀躍地訴說旅居生活點滴,語氣流露着輕鬆愜意無壓力,聽見也羨慕。Matthew原本任職金融,每日沉醉於炒股票炒期指,生活節奏緊張,腎上腺素每分每秒飆升。Isabella則已在中學任教英文十多年,以為她厭倦教書生活才決定離開,她卻說做老師其實不悶,但繼續教下去,已預見將來生活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出走就一定好玩有驚喜。二人不過30多歲,有樓揸手收租,沒有經濟壓力,算是冇包袱冇顧慮,與其繼續留港過着緊張及千篇一律的悶蛋生活,不如趁後生,嘗試放下香港人身份,到異地變回孩子般重新學習。為何不直接移民他國?他們說:「冇諗過移民,其實鍾意香港,因為香港係我哋屋企,只係未知幾時會返嚟。」終於,去年8月,一家四口展開了不知何時完結的旅居生活。
他們以泰國作首站,今年8月又轉到現正身處的成都,正計劃將來到德國、沖繩、峇里及台灣,各住一年,所選的都是生活節奏又慢又悠閒的地方,希望可以停下來學養生、學慢活,過都市人從未想過的奢侈生活。Matthew說剛到泰國時,他是全條街行得最快的人,日子久了,開始融入當地,享受慢活。
學瑜伽按摩 忘掉急速的生活
兩夫婦沒有上班,一家四口靠香港和內地投資物業所收的租金維持生活,在泰國和成都,他們分別以大約港幣一萬元,即香港私樓買一格階磚也不夠的價錢,租住了數千呎的房子,安樂窩問題解決後,每早送兒子上學後,就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新朋友一起學瑜伽按摩種植,或在家看書,間中又會四處遊玩,清邁布吉九寨溝等地都有他們的蹤迹。昔日工作忙,如今每天都悠悠閒閒,曾經擔心過跳出香港生活會難以適應,但如今已幾乎忘掉了以前節奏急速的生活方式。
旅途上遇過的人,也是推動他們繼續旅居的原因。他們曾在泰國村莊遇到一位賣粉麵的中年男子,對方堅持每天朝七午二開檔,不做夜市,「佢話唔使搵咁多咁辛苦啦,要陪家人。」猶如當頭棒喝,「以前試過朝七晚十一返工,聽完會反思點解要咁辛苦,諗返都覺得戇居。」又試過認識一位來自美國芝加哥的瑜伽導師,對方原本在投資銀行任職,搵錢多但卻不快樂滿足,辭工到亞洲不同城市遊走,終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大家出走背景相似,會發覺我地做呢樣嘢並不孤單。」
默書默五字 中英泰文能力升
四處飄泊為家,大人易適應,但孩子呢?兩名兒子離港時只得4、5歲,26個英文字母都未學懂,去到外地卻出奇地適應,入讀當地學校後,中英泰文能力更突飛猛進。正當香港學生都被沒完沒了的功課考試興趣班纏繞時,泰國學生每天只得幾份功課,每星期默書默五個英文生字,搬到成都後,更連功課默書也沒有,還有餘暇時間跟隨父母到處體驗,輕鬆的學習生活、充裕的親子時間,香港學生望塵莫及。
聽他們說着這年多以來的寫意生活,我想起兩個字:離地。「如果以金錢角度來說,可能係,但其他嘢我哋都一樣要煩,每年都要搵屋搵新學校,不停適應新環境,未來一樣不穩定,有很多未知之數。」他們比喻在香港生活像讀中學,「乜都俾人抦」,現在的旅居生活則像讀大學,自由得多。鄉村農民覺得他們「有城市唔住返鄉下住」很儍,但這種歸園田居的生活,他們最舒服自在。問他們覺得走這條路是對是錯,「冇話啱唔啱,只想諗點樣開心,盡力過每一日。」Matthew如是說。
記者:黃子配
編輯:黃仲兒
美術:黃創泰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