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尖沙嘴1881 Heritage,Martin Heyes想起昔日當水警的日子。1975年11月28日,整整40年前,有個年輕的退役英軍在倫敦起飛,花24小時、停兩站,終到達遠東南方小小一片殖民地,成為皇家香港警察。他本來被派去當「藍帽子」,卻因單身寡佬被調到水警,頂替某個有家室、堅持留在陸上的同袍。
舊日消遣的水警吧,Heyes指着一張照片雙眼發亮:「這是我當年執勤的小船,我和同袍號稱『四人幫』,常要到大鵬灣搜捕非法入境者。那時大概1977年,政府實行抵壘政策,成功到市區的(非法入境者)就可留下來,其餘在海中拉上來的,我們給他們一點食物、湯或熱茶,冷就給他們披件舊衣服。他們甚麼都沒有,來香港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推開水警吧旁另一扇門,我們到了香檳廊,原木地板與壁爐有過百年歷史,白色牆身與仿古沙發卻是新置的。Heyes說那房間原用作落案起訴,其中向海的窗看得到文化中心,「我看着文化中心建起來的」,又指指報時塔,「塔頂不是有個銀色圓球嗎?每日中午1時,銀球就會掉下來,在海上也看得到,供離岸海員調校時間。當然,現時只有建築物是原有的,銀球是仿製品」。
指去殖民地化有點蠢
三年約滿,回英國老家休息、交稅,去了幾個月旅行,又重臨香港,一直到2001年退休,近年當上導遊,Heyes最擅長歷史文化旅程,走到哪裏都有故事。「水警總部變成酒店,我會說,沒有事物是永恒不變的,世界在變,香港尤其一直在變。」
記者提起郵政署擬遮蓋殖民地郵筒的皇冠標記,他說:「我想那樣做有點愚蠢。失去了我不會哭泣也不會失眠,但這樣做沒有必要。當我還在警隊,1997年將至,也曾有人為向北京表效忠,建議將殖民地痕迹抹去,北京倒不太在乎。倒是日軍佔領香港時,半島酒店就被改名作東亞酒店,連卡佛、皇后大道等統統要改名」。另類借古諷今,意在言外。
離鄉半輩子,娶了個華裔太太,Martin Heyes坦言視香港為家,他應垂誼樂社邀請,明天與樂評人胡銘堯同任「樂˙憶古蹟」音樂之旅導賞員,帶遊人以音樂穿梭時空,感受古典音樂及歷史掌故的契合。1881中庭並舉辦「回到過去」照片藝廊展,一系列尖沙嘴及香港珍貴歷史照免費參觀。
■記者朱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