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3.45厘息破紀錄專家:兌換新錢要考慮滙率風險

國債3.45厘息破紀錄
專家:兌換新錢要考慮滙率風險

【本報訊】在人民幣貶值風險下,財政部今日起在港發售的兩年期零售國債,票面息現「反高潮」,定價高達3.45厘,遠超外界預期及國內債息水平,亦是國債在港發行七年以來最高。市場指今次息率「筍街坊」,發行額又縮減至20億元(人民幣.下同),有助「谷」起反應,並在滙率一片睇淡聲中,產生支持人幣資產的宣傳作用。
記者:劉美儀 周家誠

一周及以上離岸人幣拆息,昨均報4厘以上,近期銀行3、6個月人幣定存息率,普遍已調升到3.2至3.4厘,業界指是次零售國債息率較定存吸引,已持有人幣「舊錢」的散客或存戶值得考慮申購,但要兌換新錢則要評估滙率變動及回報。

中銀為人民幣國債發行的聯席牽頭行之一。 資料圖片

財政部盼宣傳人幣資產

根據本報統計,市民若以港元兌人幣,認購2013年起及以後發行的國債,連息連滙計,總回報至今均錄得負數。本港居民由今日起至下月14日,可通過配售銀行、證券經紀及香港中央結算認購國債,最低入場費為每手1萬元。
去年財政部未有公佈30億元零售國債反應,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是次零售息率較預測為高,估計財政部融資成本,未必完全參照市場利率定價,有考慮外界反應;自「8.11」滙改後,一般投資者對人幣貶值及持相關資產的憂慮升溫,今年財政部縮減發行額,再加上高息吸引,可確保認購反應良好,「起到(支持人幣資產)宣傳性效果」。
被問及今年會否錄得超購,中銀香港(2388)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不作評估,只重申今趟零售國債息率「非常吸引」,相信會獲得手上已持有人幣的客戶青睞,申購表現應會不錯,但難比擬2011、2012年滙率單邊升值時熱熾。
他認為零售息率定價,是參考三年期機構投資者中標利率(3.29厘),但未有披露當中有多少中資機構入飛認購,人幣若准入為特別提款權(SDR)貨幣,他相信中長線人幣優質資產如債券需求將大增。

今年認購反應料更踴躍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國債票面息較定存更吸引,又可在二手市場靈活買賣,不受定存「坐到期」規限,對已持有人幣「舊錢」的客戶認購較佳,若要兌換新錢則要考慮滙率風險。內地同年期國債息率僅為2.78厘,他說本地離岸資金較緊扯高息率,三年期國債機構投資者中標率,是反映市況正常水平。
上商執行副總裁兼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指,零售國債面向普羅大眾,高息可讓參與認購者程度更見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