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結構近年正處於調整當中,由「舊經濟」轉型至「新經濟」,市場內舊有的股票指數成份的代表性,難免在這個過程當中變得越來越低,MSCI指數早前作出的成份調整,正好可以更確切地反映目前中國的經濟現況,亦可使指數的盈利及估值構成更加廣泛。
MSCI中國指數及新興市場指數,將會分兩次,於11月底及明年5月納入14隻中資美國上市預託證券(ADR),這些新增成份股最終將會佔MSCI中國指數約15%的比重,如阿里巴巴、百度等內地科網巨企的佔比會是其中的前列,特別是阿里巴巴,未來的比重很可能會與另一科網巨企騰訊的比重相當。
以板塊計,資訊科技及非必需消費品,尤其是前者的佔比有所提升,令以此指數為基準的投資者,可受惠於中國「新經濟」及內需主題的較快及可持續的增長,這在目前的低增長環境下尤為重要。事實上,這批中資ADR股份自9月底以來已累積不少升幅,相信與市場早已預期這些股份將被納入不無關係,相反,金融板塊則會是成份調整的最大輸家,中國銀行股會面臨一定沽壓,中期而言很可能會跑輸大市。
成份調整之後,初期最大的影響會在被動式基金行業,因為那些追蹤MSCI指數的被動基金要隨即按變動結果調整基金成份,而主動式基金方面,如果本身就看好的話相信早已在中資ADR有所部署,但仍然會按最新的納入情況逐漸調整成份。另外,有分析員估計,這次成份調整會帶動近700億美元資金流入最新被納入的股票,同時,MSCI中國指數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佔比會有所提升,然而,如台灣、韓國等地的股票比重卻會因此而下降。
總結而言,雖然今年6月時MSCI決定暫不納入中國A股入指數之內,但這次納入中資ADR可以說是中國市場更加開放的重要一步,令外地投資者可更易進入中國,我們認為,MSCI最終將會全面納入A股市場,A股亦將實現自由交易。
富達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