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字裏凡間】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好學的態度,近日教一眾文青汗顏。局長自言,大學畢業後月讀30本書,連坐十多小時的飛機公幹,也好學不倦,在音速的客機上,以光速閱讀十多本書籍雜誌。每小時KO一本書,假設該書共200頁,即18秒要讀一頁,10分鐘大約可完成33頁,快過一般人看《老夫子》,真神人也!局長的速讀秘笈,記者軟語哀求不可得,似乎是秘而不宣。但為了一年就可以讀畢博士學位;為了將來要考TSA的孩子,無論多困難,也要練習速讀,仲要快過吳得掂㖭!
是咁的,小記得知局長月讀30卷,不禁拜之為閱讀真人,設一畫像,日夜供奉,望增加閱讀速度,又以文字查詢,盼真人回覆。天佑《蘋果》讀者,局長託新聞秘書回覆了!可真人話語,凡人難解。小記問了八條問題,包括:近兩個月的閱讀清單、坐飛機讀的書目、在哪一時段閱讀、如何避免眼睛過勞、家中藏書量、最愛哪位作家、有沒有看過《有一種幸福叫忘記》等問題,局長回覆全文如下:
局長回覆:閱讀是每個人的個人興趣
「就閱讀而言,機會處處。在飛機航班上,除了可以自備書籍外,機上亦有多元化的讀物,包括期刊及雜誌,可以給我們選擇。閱讀是每個人的個人興趣,可以因應自己的喜好選擇讀物,也可以有不同的閱讀速度,無論如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都可以令人有所得着。局長今年四月曾介紹過Stephen R. Covey撰寫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問10月到11月看過甚麼書,局長回覆4月曾介紹過一本!真高深莫測!
問唔得掂,惟有轉移目標,向身為專門投資科技公司的基金創辦人陳海麗(Carman)請教,Carman著有《用盡左右腦——資訊時代全腦速讀法》一書,並獲速讀世界紀錄保持者Sean Adam(在 Mental World Records中,每分鐘讀3,850字)當顧問,分享速讀技巧。Carman的閱讀技巧,不限於書本。她每次作出投資決定前,需要閱讀大量資料,每份研究書達百多頁。一般來說,Carman用十餘分鐘就看完整份文件,即10秒讀完一頁,比速讀大師吳局長更快。「速讀最重要是狀態,我們的腦電波狀態,可主要分成Beta(警覺的)、Alpha(清醒的)、Theta(極度輕鬆的)及Delta(熟睡的)。其中Alpha腦電波,代表了一種清醒而不過度放鬆的狀態,最適合速讀。」
Carman認為,要用Alpha腦電波閱讀,必先平靜心境,像進行「儀式」,建立一個恒常的習慣,加快轉移至閱讀狀態,鎖定一個位置例如書桌、喝某一種飲品,或者聽某一種音樂。Carman進入閱讀狀態的位置,是飯堂。「不可選太熱鬧的食堂,約有三分之一人坐滿的最好。我習慣佔用整張空枱,點一杯凍檸檬茶,邊喝邊讀,還會吃下檸檬皮,有時一杯凍檸檬茶要喝上一小時。這個環境和食物,對我來說是一個儀式,每次重複同樣動作,可以幫我進入和維持閱讀狀態,增加專注力,不會讀一個多小時就累,有時三小時仍保持專心。」另外,運動有助提升閱讀狀態,根據Carman的經驗,最有效是游泳,假日行山也不錯,不想做運動,冥想、冷水浴也可行。
物理上,幫助眼球拉筋,向不同方向移動,可增加眼球接收資訊時的靈活性,提升閱讀速度。「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如果用眼睛畫一個圓圈,沒有手指的帶領,圓圈會不整齊,邊緣也凹凸不平。如果望着手指作指針,用手指畫圓圈,你會發覺圓圈比較順滑。因為看書需要很準確地看字,如果眼球不規則移動,聚焦每一個字要多花很多時間。如果有指針帶領,不用花時間聚焦,可以讀快一點。指針可以是手指,也可以用筆。」
速讀技巧:手指帶領眼球移動
練習速讀模式,第一個入門法,是由頭至尾逐行指着文字,用手指帶領眼球移動,避免眼球自己尋找焦點,減慢閱讀速度。要注意,這方法是用手指掃過一行,而非像朗讀一般,逐個字停留。第二個方法,適合用於英文排版。英文報章的設計,分行分得很短,每次可以閱讀整行。用手指由上至下掃,帶領眼球每次看一整行,可增加閱讀速度。熟習了這兩個方法,還可以練習Z形、跳行、倒Z形等速度模式。不過,就算學會進階的速讀方法,也要靈活運用技巧。例如跟人聊天後,立刻坐下看書,會比較難專注,就算練習過進階方法,也一定要由慢至快,逐行掃視。當專注書本內容後,才開始加快。
《用盡左右腦——資訊時代全腦速讀法》一書教導的速讀法,牽涉到眼球活動及肌肉靈活度,從小練習事半功倍,成年後才練習較痛苦,情況就像拉一字馬。好像Carman的大女今年7歲,已閱書千本,甚至未識字前,已快速「掃書」,隨意翻看書本,讓身體適應閱讀節奏。對成年人來說,改變閱讀方法不容易,但如果每一個字都讀快半秒,整本書加起來差別就很大,就算追不上局長的閱讀速度,也能節省大量時間,在資訊爆炸年代活得更自在。
傳媒人盧峯: 不是食熱狗大賽
每月讀書數量:8-10本
坐長途機讀書數量:
一本或更少。我生得比較高,機艙座位不是享受閱讀的好地方,又沒有好酒靚茶……
可一口氣看完的書:
Tony Judt《The Memory Chalet》、村上春樹《遠方的鼓聲》,旅行必帶,慢慢嘆。
對速讀的看法:
不必刻意速讀,又不是食熱狗大賽,看100本淺薄的書是浪費時間。當然,碰上太糾結的文字與想法跳過就好了,不必像苦行僧般痛苦膜拜解謎。
作家廖偉棠: 應該字斟句酌
每月讀書數量:6-10本不等
坐長途機讀書數量:
一般我會帶兩本,一本小說,一本詩集,無聊時看小說,心緒沉靜時讀詩集。
可一口氣看完的書:
最近的一本是厄普代克的長篇小說《恐怖分子》,用了兩天讀完。
對速讀的看法:
以前我經常速讀小說,現在不會這樣,因為從自己寫小說的體會知道小說也和詩一樣字斟句酌,需要一個個字讀出作者的深意,以及體會文字的節奏。
記者:彭海燕
攝影:鄧鴻欣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