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區議會選舉】
【本報訊】大批選民透過選票令區議會「換血」,多名建制派資深議員被泛民新丁拉下馬。民建聯3個1991年起任區議員的老將,分別被泛民政黨第2梯隊攻陷:曾任立法會漁農界議員的黃容根,敗給首次參選的新同盟周炫瑋;已故民主黨前黨鞭司徒華的學生莫建成擊敗郭必錚,為民主黨收復觀塘順天選區;盤踞屯門逾20年的民建聯陳雲生,亦被工黨譚駿賢攻破老巢。打大佬必殺技,離不開「勤力」兩個字。
記者:陳雪玲 林俊謙 廖梓霖
民建聯今屆區選痛失「孖根」,除了雙料議員鍾樹根外,立法會漁農界前議員黃容根亦失落大埔寶雅選區的席位,將他連根拔起的是年僅27歲,首次參選區議會的新民主同盟周炫瑋。周在去年3、4月開始在該區工作,對比任大埔區議員逾20年的黃,周主打活力拼勁,「勤力」當然是致勝關鍵,加上對手輕敵等因素,令他一擊即中成功搶灘。
周炫瑋去年初加入新同盟,隨後與黨友商討後決定挑戰黃容根,他說:「大埔區泛民力量好弱,只剩番3席,見到建制壟斷,想試吓可唔以可爭得一席得一席。」
對手花20年整斜路
27歲當選區議員,政壇新丁自言政治醒覺來得遲;2012年反國教一役,不欲香港進一步大陸化,才決定深入社區宣揚民主理念。
周坦言,對手是資深議員,加上民建聯有龐大資源,選前幾個月仍沒有把握取勝,但感到黃有些輕敵,未針對他作出選舉部署。
及至選舉前黃容根可能感到有危機,才叫民建聯的重量級人馬落區拉票;周炫瑋笑言,很多時也是單人匹馬對民建聯十數人的助選團隊,形成強烈對比。
但人多不一定好辦事,黃的宣傳失誤反致流失支持者,黃在選舉期間印製單張提到「廿載打造河畔斜路 精益求精不斷完善」,被恥笑20年政績「驚人」,周亦以此為例指,「20年整條斜路」,確實令人覺得黃的工作不太出色。
「慢慢街坊睇到係選區議員、唔係選軍團或者部隊」,周稱選戰期間力銷年輕活力,自言清晨出動、有時工作至凌晨,但對手則只在中午、黃昏人流多的時段才現身,街坊自會判斷。
新同盟今屆區選大勝,被問到主打本土議題是否有市場?他認為不盡然,因為區內長者多,未必了解本土論述,但過去實實在在處理水貨問題,居民肯定加分。
至於宣傳策略,周炫瑋未有刻意透過網絡造勢,但會在宣傳品下心思,如對手擺放「紙牌人」,他則化身作卡通人物吸眼球。
■記者陳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