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要的就是政治化(《學苑》前副總編輯 陳雅明) - 陳雅明

新世代要的就是政治化
(《學苑》前副總編輯 陳雅明) - 陳雅明

民建聯葛珮帆在保皇鐵票加持下,仍在區選中落敗。她歸咎選舉政治化,但惹來網民訕笑,反問選舉都不是政治,甚麼才是政治。
過往,大家一直都講做好地區工作是區選的成功方程式,除了做好民生工作及跟街坊打好關係外,同時要當選就切勿將政治議題引入區議會,主動將區選去政治化。葛珮帆講「區議會選舉應主要注重民生,其政綱亦以地區工作為主,不應提及政治內容」,過往來說,並非無道理,今屆卻敗選,遭網民訕笑,這說明,這條所謂的區選成功方程式已經不合時宜。
筆者居住深水埗屋邨十五年,眼見民協競選方式及政綱十五年如一,只強調自己在地區扎根多年,真心服務街坊,政治的歸政治,民生的歸民生。在區選中,選民甚至難以根據政綱分辨民協候選人跟保皇黨的差異。民協恃着長年建立的地區組織票,以為每逢區選就十拿九穩。今屆連馮檢基都敗陣,就知道民協那一套不再可行。
相比之下,新民主同盟16人出戰區選輕取15席,主因就是新民主同盟以守護本土作為主軸,將民生議題連結政治議題,成功動員新世代投票。老實說,蛇齋餅糭及區議會提供的優惠,對我們這班首投族有甚麼吸引力?又怎樣單純利用民生優惠及街坊關係打動到我們?
過往幾年,新世代清楚意識到許多本土議題是政治與民生不可分割,如自由行、走私客。新民主同盟在選舉中主張守護本土、港人優先,就是適時回應,當然能吸引年輕選民支持。
同樣地,下年立法會選舉時,如果政黨繼續高舉抽象的民主自由,沒有妥善地回應本土議題,甚至繼續民生的歸民生,政治的歸政治,恐怕難免大敗而回。

陳雅明
《學苑》前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