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於上月底結束,十三五規劃為未來五年的社會及經濟政策奠定基調,究竟這對中國的投資前景有何意義?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出要在2020年或之前將中國建設成「小康社會」,目標是2020年的本地生產總值及人均收入較2010年增加一倍。中國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在2010年為27.1萬億元人民幣,意味着2020年的目標是增至54.2萬億元人民幣,而現時至2020年的年化增長率須維持在6.53%以上方能達標。
然而,考慮到中國信貸處於下行周期、環球增長滯緩、產能下降,加上經濟轉型至服務業主導及由消費帶動,未來數年要達到這個增長率殊非易事。
在五中全會公報提及的方針當中,投資者尤其關注「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國企改革、改善貧困問題及加強醫療保障,以及環保議題等環節。另一方面,備受注視的二孩政策將為現時不利增長的人口結構帶來重大改變。中國的總生育率相對為低,2014年每名婦女平均生育1.6名子女。
隨着中國的人均收入繼續增長,加上農業在經濟的比重下降,出生率壓力可望紓緩,而已婚夫婦是否生第二胎,某程度上則取決於政府在照顧兒童和教育方面有何支援。因此,二孩政策確實可能在未來數年為健康護理及照顧兒童的相關範疇帶來正面影響,但這亦要視乎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而定。
雖然十三五規劃的最新綱要未有提供具體細節,但我們認為有關綱要已呼應我們對中國長遠經濟前景的看法。短期來說,製造業將繼續承受相當大的周期性阻力,但中國經濟以雙速發展,意味着服務業及消費仍會穩步增長。而住宅房地產表現靠穩,或可帶動建造業在2016年下半年好轉。
北京當局在過去三年對中長期經濟目標及政策優先次序一直貫徹始終,其中包括消費與服務業、環保、「一帶一路」相關基建及金融自由化。我們相信這些領域將為長線投資者帶來不少機遇。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
( http://www.jpmorganam.com.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