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環集中營:建制區選明顯輸凸 - 季陶

西環集中營:
建制區選明顯輸凸 - 季陶

區選曲終人散,除了傘兵勝出成議論焦點,泛民、建制陣營在區選誰勝誰負?政圈中人用不同方式分析,有人以兩大陣營得票計算,認為建制得票增加,不能說他們輸,但有官場中人指,若用政府衡工量值方式評估,就可知建制今次很難不認敗選。
該官場中人笑言,要評論建制區選成績,首要問今次區選建制投入多少經常性及非經常性開支?所謂經常性開支,是建制政黨歷年投放在地區資源有多少,當然建制不會公開這數字,但單以民建聯計,去年一個籌款晚會,已籌得6,838萬元經費,當時民建聯透露2012年的開支逾8,000萬,若由2011年區選開始至今計,單是已公開的開支,民建聯4年合共用了3.2億,假設七成用於地區,他們過去4年在地區用了逾2億,而且只是其中一個建制政黨,未計工聯會、新民黨等以及西環投放在地區社團開支,粗略計算,「北京喺過去4年,每年畀建制拎落地區開支,唔會少過1億」。

開支「兩三億冇走雞」

至於所謂非經常開支,就是單為區選投放的額外資源,這條數更難計,但該官場中人引述消息,指建制每次選舉,投放資源是平日兩至三倍,「即係兩、三億冇走雞」,換言之為打今次選戰,北京過去4年在建制派身上隨時花掉逾7、8億港元。
結果建制表現如何?該官場中人引述傳媒資料,整個建制派取得298席,較上屆少13席,而今屆新增多達19個民選議席,可以說建制連一個新增議席也拿不到,「如果使7、8億,但一個新議席都冇,仲要輸凸,拎去審計署衡工量值,結果一定係效益不彰、極度遺憾」。

季陶
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