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選舉結果一出,閃光燈不斷捕捉兩位超級區議員何俊仁、馮檢基兩面受敵,分別給新任嶺大校董何君堯及工聯會小花陳穎欣擊敗,而民建聯葛珮帆、鍾樹根也慘遭工黨葉榮及政治素人徐子見擊敗。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在記者會難掩錯愕之色,民主黨主席劉慧卿也只能用「合格」來形容。
是次區議會選舉之結果實在詭異得令人難以定勝負。投票人數與投票率均創下歷史紀錄,但各政黨勢力卻幾乎不變。民建聯這邊勝那邊負,雖然議席數量下跌但整體實力未被動搖,民主黨增十二席也失十一席,最終得四十三席,也只是比選前有一席增長。基本上,除了新民主同盟成為大贏家,十六出十五歸,大幅增加八席,公民黨成績不俗新增三席,經民聯則失四席外,各黨選前與選後比較最多都只有兩席之差,幾乎絲毫不變。
不過若果細心留意,會發現各區政治版圖出現巨大變化。民主派選前打開口牌,矢志重奪失落兩屆的葵青區議會控制權,結果遭民建聯重點對付。民主黨失掉一半議席,連副主席尹兆堅都被拉下馬。而屯門區也出現類似情況,老將何俊仁及陳樹英一同落馬。然而民主派在新界西的挫敗卻於沙田補足。民主黨在馬鞍山拿下三席,而新民主同盟繼上屆在乙明打開公民力量缺口後,今屆更一舉拿下「沙乙博」三席。加上沙田社區網絡的傘兵及工黨葉榮,雖然未能超越半數,但也有望成為新一個民主陣地。隨着泛民在新界西的勢力進一步萎縮,明年立法會泛民可能要更加倚賴新界東,然而僧多粥少將又是另一番混戰。
這次區選也有傘兵被看淡之下成功搶灘。徐子見踢走鍾樹根,鄺葆賢擊敗劉偉榮,楊雪盈擊敗王政芝,黃子健成功挑戰馮錦源。雖然是敗多勝少,但表現超乎各界預期,敗選的傘兵也不少得票過千。佔領運動見證了年輕一代對傳統政黨的不信任,傘兵出選正代表年輕一代的聲音,也動員到不少年輕選民投票。選舉結果也正可為傘兵明年嘗試挑戰立法會打下強心針。
總括而言,以民建聯為首的保皇黨在強大的資源和組織作後盾下,仍然不能再下一城,壓縮泛民空間,工聯會、新民黨、經民聯甚至不進反退,保皇黨選舉動員能力或已見頂,在各區顯得捉襟見肘。反之,傳統泛民也未能在佔領後的新增選民中佔到很大優勢。不過最終統計後,泛民與傘兵本役都有進賬,民主派整體增加了逾二十席,總算小勝一場。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