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YY仍是酒店小YY之時,在倫敦豪華酒店搵到第一份工,之後受不住紐約的誘惑,主動申請紐約St. Regis一份Butler職位,又俾佢搵到噃,於是去咗紐約一年先至回流香港。做butler其實即係某一層樓嘅房務總管,譬如第20樓,全層房間住客有乜嘢事都可以搵butler,例如擦鞋,搵必理痛,搵旅遊節目,訂百老匯戲飛,訂米芝蓮餐廳等等,全部搵butler再由佢轉介往個別部門,係一種認真貼身嘅服務,人客當然覺得好好,十分開心,但對酒店來講,每層樓多一位「樓面經理」,花費大好多噃,故此其他豪華酒店都好少有呢個職位嘅。
St. Regis係高檔豪華酒店之中響噹噹嘅品牌,屬酒店集團Starwood Hotels & Resorts擁有,姊妹酒店有W、Westin、喜來登等,Starwood(有個中文名字叫做喜達屋)在全世界共有1300間酒店,因多年來股價不振,俾基金股東進逼,於是聘請投資銀行Lazard做顧問,研究改組,得出嘅結論就係「善價而沽」,全世界搵買家,於是一度傳出消息話中國投資,錦江飯店,海南航空之母公司及凱悅酒店等爭奪,小YY聽見就話:「哎吔,唔好啩,俾錦江買咗,St. Regis點似樣呀!」
原來殺出個程咬金,最後買家係Marriott(萬豪),萬豪全世界有4200間酒店,幾乎總有一間在你附近,連沙田石門工業區都有一間Courtyard Marriott,美國旅遊人士有一笑話係:從飛機跌落嚟,最有可能跌落一間萬豪酒店。兩者合併之後,全球有5500間酒店,巨大到無比,但兩者嘅企業文化、個人優秀服務標準完全唔同,合併後,兩者人客鍾唔鍾意呀?
小YY就好擔心St. Regis會退步。紐約時報訪問一啲喜達屋優先顧客(即每年住百幾晚嗰類人),個個表示擔心,唔鍾意喜達屋與萬豪合併,個個都驚住喜達屋服務水平下降,再冇貼身私人服務。現代經營模式就有呢個難處,要人客滿意,人客忠心,就要提供最佳服務,但高質素服務係要用錢搭夠嘅,例如每層樓請一個butler,導致經營成本高過其他業者。萬豪嘅模式就似超級市場,夠多夠大夠齊全,服務質素係大路貨;但超市唔係專門店,服務對象與質素有大分別,兩者合併是否行得通,取得協同效應,誰也不敢擔保,萬豪與喜達屋合併後大約十年就可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