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區議會選舉】
【本報訊】成立只有5年的新民主同盟,是泛民主派於今次區議會選舉中的最大贏家,該黨派出16人參選有15人獲勝,包括今次區選的「票王」任啟邦,令該黨的區議員數目一下子由6人激增逾一倍。新同盟召集人陳竟明相信,今次之所以取得佳績,是因為市民對特首梁振英的施政感到憤慨,加上本土意識抬頭。任啟邦則寄語所有泛民當選人吸取2003年大勝經驗,要勤走社區。
記者:呂浩然
新民主同盟昨日以「勝不驕、敗不餒;深耕社區、守護本土」為題舉行記者會,交代區選結果。該黨今次派出參選的16人中,6名競逐連任的候選人,包括范國威、任啟邦、關永業、丘文俊、梁里和鍾錦麟全數當選。
成為票王的任啟邦,於今次選舉中的得票數目及得票比率都有可觀增長,他今年取得4,148票,比2011年的3,800票多近300票,得票比率亦由2011年的66%增至今年的72%。
稱務實路線獲認同
至於10名參選的新人中,除了循荃灣區綠楊出選的王珮芝鎩羽外,其他人亦全部當選,取得1,900多票的王珮芝,比對手林發耿只差260票。當選的新人中,循大埔寶雅出選的周炫瑋,更以2,683票力壓得票不足2,300票、尋求連任的民建聯黃容根。
范國威相信,今次之所以取得佳績源於多項因素,包括雨傘運動令大量年輕人政治覺醒,繼而成為首投族提高了投票率、新同盟有堅定的民主立場、各候選人都投放長時間進行紮實的地區工作,以及新同盟走的務實本土路線得到市民認同,他亦強調務實的本土路線與港獨不同。
陳竟明同意今次大勝反映本土意識抬頭,又指今次不少選民都出來投下「protest vote(抗議票)」,因為不少人都不滿港府和特首梁振英,同時亦對保皇黨感到厭惡,覺得「受夠咗」,所以建制派支持者也「一係冇投票、一係改投其他人」,加上該黨一直對地區工作不離不棄,採取深耕細作的模式,所以能夠取得佳績。
首次新界東外突圍
陳竟明又指,該黨向來被視為只立足於新界東,但今年有零的突破,就是循荃灣馬灣出選的譚凱邦成功當選。不過被問到會否再開拓更多選區時,陳笑言該黨是泛民陣營中的「貧困戶」,暫時不想開發太多社區。其實經今次區選一役後,新同盟的區議員數目大有進賬,由現時6人增至15人,其中在沙田區及西貢區都各有5名區議員,大埔區則有3名,北區和荃灣區都有零的突破,各有1名區議員。
任啟邦就勉勵新同盟及一眾泛民主派當選人,指泛民在2003年區選中,藉7.1效應取得不少議席,但可能因為地區工作未夠深入,加上面對建制派投放大量資源,結果於2007年倒輸,因此希望今次泛民的當選人能夠勤走社區,而不是取得議席就算數,當選後仍要努力。
另外,昨日的記者會上還有一段小插曲。當記者會臨近尾聲時,新民主同盟眾人突然拿出一紮鮮花送給落選的王珮芝,為她打氣,並提醒眾人要勝不驕、敗不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