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端傳媒》引來外界猜測股東資金來源,原因之一在於《端》燒錢不眨眼的豪氣,叫不少人好奇數個海歸律師如何支持這筆巨額投資?《端》的生意模式又如何賺錢?
《端》今年初埋班時向其他媒體挖角,據聞人工至少有三至四成溢價,又向客席專欄作者支付「一字一元」稿費,即使是紙媒也不多見。《端》租用北角泓富產業千禧廣場3,800呎寫字樓,由去年3月起租,市場估計租金約12萬。《端》目前聘用約70人,假設平均月薪2萬元,每月租金及薪金就要付約150萬,一年開支約1,800萬元。
豪爽程度遠勝《主場》
《端》老闆蔡華指,優質新聞如一件商品,「它是一個剛需」,而網上媒體發展前景很大,但要針對香港、台灣、東南亞及北美等地的華語市場,他希望《端》3年內能達到收支平衡。
他又透露,《端》將來主要收入來源靠廣告、電子商務和出售內容,目前部份內容已授權給《紐約時報》等外媒。《端》又計劃引入風險投資基金,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公佈詳情。
相比之下,蔡東豪2012年創辦的《主場新聞》(現稱《立場新聞》)明顯不及《端》豪爽,不但專欄作家沒稿費,且寫字樓只設於觀塘工廠大廈內。在嚴控成本,加上當年強勁讀者人流,主場捱兩年都未能收支平衡。
■記者孔雪茵、岑梽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