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襲令大家震驚,歐洲穆斯林的問題再受關注,為何在比利時出生的穆斯林,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忽然間會變成恐怖主義伊斯蘭國的聖戰士?回過頭來殺害無辜的法國平民呢?
我想起了今期美國《出版人周刊》的一篇文章,作者訪問了美國童書出版社編輯,第一身介紹他們最近親子閱讀的選書,其中一位選了台灣繪本家陳致元的作品《Guji-Guji》。這本書是得獎作品,瑞典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頌發的2015年小飛俠獎(Peter Pan Prize),就是由《Guji-Guji》獲得。作品已在18個國家出版,受到國際童書界的肯定,英文版一出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頭十位。
這是關於一隻「鱷魚鴨」的故事。某天,一顆鱷魚蛋意外滾入鴨巢,並且和其他的鴨寶寶一起被鴨媽媽孵化。鴨媽媽以孩子特徵去命名,這一隻出世時嘴裏不停地發出guji guji的叫聲,於是就以此為名。鴨媽媽和鴨寶寶並沒有因為Guji Guji長得奇怪、體形巨大而排擠牠,牠們依然快樂地一起成長。Guji Guji有鱷魚身形,但長了一個黃色的又長又大的嘴巴,本來生活開心愉快,直至一天有三隻牙尖嘴利的壞蛋藍嘴鱷魚出現,他們嘲笑Guji Guji明明是條壞鱷魚,走起路來卻像一隻肥鴨子。壞蛋邀請Guji Guji加入他們的「食鴨行動」,計劃將鴨子引到橋上再推落河,那就可以輕鬆的把他們吃掉。Guji Guji一度陷入疑惑,他嘗試扮出壞鱷魚的凶狠樣子,看水中自己的倒影,自覺滑稽可笑,他忽然想通了。最後他引領鴨子一家到橋上去,三隻鱷魚張大口等着「肥鴨晚餐」從天而降,怎知落下來的卻是三塊大石頭,將他們的利齒也撞甩飛脫。Guji Guji成為鴨子一家的救命英雄,他知道自己不是鴨,也不是鱷魚,他叫自己做「鱷魚鴨」Crocoduck。
探索身份認同
這是一個關於身份認同探索的故事,有深刻寓意,尤其是當極端主義抬頭,就像壞蛋鱷魚四處出沒,那些似是疑非的教義,令移居歐洲的穆斯林第二代陷入身份危機,當他們出發去敍利亞尋根時,由那刻開始已變成了凶殘鱷魚。Guji Guji有自信,也有反省能力,肯定自己的身份,最終建立了獨特的「鱷魚鴨」身份認同。《Guji Guji》的故事,其實對面臨身份認同危機的香港人,也有所啟發。
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Books4you
撰文:鄺穎萱
編輯:陳國棟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