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千篇二十律 - 姚崢嶸

What we are reading:千篇二十律 - 姚崢嶸

借用托爾斯泰名句:好看的電影都有共通點,爛片則每套爛在不同地方。好片、好故事的共通點,就是有清晰主線。假如你上facebook看梁齊昕近況,可以輕易浪費半小時;但無論她生活瑣事幾富娛樂性,「有碗話碗」地搬上銀幕則肯定成票房毒藥,因為欠缺主線串連,一堆事件不會構成抓住觀眾兩小時的故事。
主線不僅是維繫每角色、每段情節、每句對白的架構,還包含事件前因後果的邏輯,幫助觀眾理解,更重要是製造預期,引導觀眾追看。《20 Master Plots》是介紹人類幾千年講故事經驗累積下來,最常見20種主線,大部份單看名稱已可想像其意思:探尋(Quest)、歷險、追逐、營救、逃走、復仇、謎團、競爭、被睇死(Underdog)、誘惑、變形、轉變、成長、愛情、禁戀、犧牲、發現自我、失控瘋狂(Wrenched Excess)、興盛、沉淪。 相信你也能把看過的經典電影、電視和小說對號入座。例如周星馳的《食神》、《少林足球》、《功夫》,主線都是「被睇死」,看了三分一已大概預計到,主角被惡人欺侮,但會得到最後勝利。不錯,結局情節可以千變萬化,但方向總是能預計的,這正是由主線引導。
Underdog主線很受歡迎,一是由於大部份觀眾某程度上覺得自己有被壓迫、睇死,很容易代入角色;二是主線吸引觀眾猜想主角如何能敗中求勝。既有主線,當然可以有副線,譬如大部份主流電影最常見副線是「愛情」。《食神》的前半,也可說是市儈商人史提芬周的「轉變」副線。但《20 Master Plots》作者強調,主副必須分輕重,否則觀眾讀者會無所適從。
較為長篇複雜的小說,例如金庸的《天龍八部》,可說是多主線,甚至可以視為幾個故事交織而成,段譽和虛竹是兩個單純「歷險」故事(「歷險」故事是純為提供過癮,「探尋」則是為追求某些重大意義──追王語嫣和夢姑當然不算);喬峰則是複雜得多的「謎團」加「復仇」加「犧牲」;慕容博和蕭遠山是「競爭」等等。本書作者也指出,很多傳世作品不一定完全依從這「二十選一」規律,但這明顯是高難度動作,普通人不宜嘗試。
這本書還有不少如何令故事引人入勝的實用貼士,讓從事創作的人參考。你會問:不打算寫小說當編劇的讀者,值得讀這本書嗎?對我來說,了解創作背後的理論和秘訣,可直接提升欣賞能力和趣味;正如我和很多人一樣,從不落手下廚,但看好的烹飪節目和書籍,一樣津津有味。

姚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