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港情講趣】
很難想像,當很多人跟你說:「放棄啦,你這樣在浪費時間。」我還有沒有力量及自信,緊抓夢想不放。鄭楚衡(Hank)小學時與同學以木板、鐵皮與石頭,在唐樓天台搭模疑駕駛艙,夢想砌一架自己命名為「香港起飛(B-Koo)」的飛機環遊世界。長大後入職國泰航空做機長,但仍記得,雙手組裝飛機的夢想。
七年前他網購了一部由Van's Aircraft Inc設計的RV-8單引擎螺旋槳小型飛機,以北角聖保祿學校借出的美術室,做他的飛機工作室,逢周三下課,女學生都變了他的小助手,執起電鑽、士巴拿幫手組裝飛機。看報發現Hank的「儍人儍事」,飛機工程師達仁(Gary)有感「佢需要我」,自動請纓為Hank提供資訊支援。連帶身邊航空界朋友拔刀相助,這小小的單引擎螺旋槳小型飛機,凝聚了超過500人,以及香港頂尖專業人員的心血,於剛過去的周日,以香港首架手裝飛機之名,衝上雲霄。
頂着skinhead的Hank跟Gary很愛笑,兩個人對着看了七年、共八十多頁的飛機解構圖,會笑死你。「砌(飛機)這就如砌大型家品,看着設計圖組裝。」說來簡單,但原來組裝能合格飛天的安全飛機,連上一顆螺絲,都要用特別的拉磅量度螺絲拉力,計算每顆螺絲留下多少空間,才能讓飛機安全運作,不是有錢有時間就能做的玩意。早些年他教女同學用拉磅、拼合組件,砌好飛機雛形,兩年前搬到機場維修部。多年來大家見到Hank第一句總愛問:「這飛機是不是真的。」真。「是否能坐人?」載人。「誰開?」我囉。「吓?你行嗎?(勁驚訝狀)」考牌就可以了。「也對,你能開大飛機就能開小飛機。」才不!你開貨車不等如你能踩單車啊!「你還在女校裏砌飛機?(表情十級驚訝中帶艷羨)」完全沒問題,女同學來學上螺絲,讀磅數都好認真,幫了我好大忙。他家就在聖保祿五分鐘不到的路程,過去五年每逢放假就回校兩、三小時做組裝,然後回家看孩子。
「洗濕咗個頭」 資金不足幸有好友搭救
近兩年飛機搬到機場維修中心,車程來回都三小時,所以他一出門就做夠八個鐘才回家,甚少時間陪兩個7歲與5歲的孩子。孩子總求他帶他們到維修部看飛機,太太總說:「去去去,你快點完成快點回家。」Hank每完成一天組裝工作就會寫一篇日記,現在日記已累積五百多頁,即他已為這飛機離家五百多天,加上與民航處及各方專家開會的日子,相信超過千多日,都差不多三年時間,還沒計算上班出國的日子,「這七年來最辛苦是太太,但她從無怨言,甚麼都沒說,只以行動支持我。」他也曾向校長及學生承諾要讓飛機在天空飛,所以即使遇挫折灰心發脾氣,但想起校長及學生留給他的加油小字條,還是捨不得放棄繼續做。
土地、人手及技術支援的問題都解決了,唯一的問題是資金。Hank這台「香港飛起」,七年時間少說花了150至200萬港元完成。「沒想過越買(機件)越貴。」如美國那邊說製作一台小型飛機約需10萬美元,2009年他買第一件尾翼只是二千多美元,「才萬多二萬元,可以啊!」就做,下一件機身組件要六千多元,還可以;到引擎、飛行儀,價格竟比整個機身還要貴,有時候有些機件弄壞了要重購。本來三蚊美金的一個小軸承,寄速遞又多花了四十多美元運費,時間和金錢都失預算。「到最尾已無所謂,買就買。沒法子,覺得『洗濕咗個頭』。」首次試飛,便花了20萬港元,單是保險費要8萬多元,雖然保金不同但保額跟一台777客機一樣達一億港元,還得透過航空公司才能購買,皆因香港航空業不如外國普及,「如在美國,千多美元的保險已保足一年,還有許多附帶保障。」資金來源除了積儲外,還得靠好友不時捐款贊助,才能完成壯舉,「想起都感動。」
最終飛機成功於赤鱲角機場試飛30分鐘,距離它衝出香港,三個月環遊世界的夢想只剩一步之遙吧,工程師Gary話未得住,「唔係喎,𠵱家只進行了三、四成。」七年時間只完成三四成?因為接下來他們要向民航處申請空域,作25小時飛行測試,測試電腦導向和各部件運作正常,才可衝出香港。還得申請不同國家領空批核,查詢各地有沒有所用的電油供應,因為全球僅約300人曾以組裝飛機環遊世界,當中RV-8型飛機只得三架,「有些地方如俄羅斯、印度好像要自己運電油,又要看哪些電油可以入境,好複雜好多變數,但這樣才有趣好玩嘛。」Hank講得興致勃勃,並希望明年完成心願環遊世界。之後,如果香港政府首肯,他想捐出飛機作教育用途, Hank說:「我記得我自己都是坐小型飛機後才愛上飛機。我要給香港小朋友試坐,讓他們了解航空業。」
記者:陳慧敏
攝影:潘志恆
編輯:謝慧珊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