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走上絕路? - 陳惜姿

為何走上絕路? - 陳惜姿

在大學工作,身邊都是年輕活潑的笑臉。學生品學兼優,有聰明的腦袋,會讀書會考試,是制度裏的贏家,有大好前途,本不應有什麼負能量。
每次聽到大學生自殺的新聞,都感到難以接受。難受得心裏像有一塊鉛,一直下墜,墜到胃裏。「為什麼?」每個人心裏都在問,但有時連死者的家人、朋友都不明白,何況外人?
大學生自殺,今年已發生了七宗,這些事,一宗也嫌多。因其他理由自盡的,先別說,單是因情緒病自殺的已經不少。我每次都會想,在最艱難的時候,他們有向人求助嗎? 為什麼不多給自己一次機會?
情緒病如其他危疾,都是殺手。患者要知道這是病,不只是不開心、失眠那麼簡單。這病不會白白痊癒,而是要看醫生和吃藥。把病情隱瞞,是十分危險的事。校園或朋輩間,一定有人能幫助他們的,但他們首先要踏出第一步。這一步若能跨過,便會看見前面有路。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李偉才的《天天天晴──給女兒的五十封信》,十九歲的李天蔚被中大物理系取錄,但她一天課都沒上過,在一年級開學前便縱身跳下樓了。爸爸李偉才想女兒想得肝腸寸斷,一直寫信給她寄托念女之情。
我從沒看過如此傷心的書,年輕人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決定,留下幾多人為他們悲痛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