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零售業正值「寒冬」,加上樓市回軟,本港經濟持續放緩,市場料所謂的「唇膏效應」將會再現:即在經濟不景、消費者勒緊褲頭之時,平價化妝品銷情仍可逆市造好。皆因消費者會傾向購買一些細額商品,加上女士們亦希望增強「軟實力」,透過更注重裝扮,盡力「保住飯碗」。
記者:黃珮琳 林幗欣
所謂「唇膏效應」(lipstick effect),是指經濟轉差,消費者不再「豪買」,但又為了滿足消費欲望,故會轉買一些相對較平價、但同時可令心情「靚啲」的美容產品,如唇膏、面膜等。美國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前行政總裁Leonard Lauder早在2001年時,已提出經濟不景、但唇膏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的現象,就算在2009年金融海嘯後,該集團的銷售仍能錄輕微增長。
提升外形有助搵工
隨着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及消費力雙雙下跌,大華繼顯策略師李惠嫻認為,本港零售業短期內難見大幅改善,連帶樓市成交疏落,以往支撐本港經濟增長的兩根重要支柱,前景均不被看好。倘經濟急速轉壞,失業率上升,李惠嫻認為屆時「唇膏效應」會較為明顯:「當(工作)應徵者都有相若學歷、經驗,要突圍而出,最簡易便捷當然是提升外形、裝扮。女士可能靠化妝、美膚;男士gel頭都會醒神啲,換套貴價西裝,睇起嚟都挺啲。」
韓國貨便宜具優勢
時代轉變,化妝護膚產品已非奢侈品,AmorePacific香港分公司董事總經理葉豐盈指,即使經濟不景氣,現代女性亦不會「不洗面、不化妝、不護膚」,反而經濟轉差時顧客會更精打細算,傾向選擇物超所值的產品。「所以向來強調『物超所值』的韓國化妝品,在這種環境下會有更大優勢,即使今年本港經濟增長放緩,我們公司生意依然有穩健增長。」
財經評論員胡孟青亦認同「唇膏效應」:「唔搽唇膏真係好似病咁㗎,反而搽少少,望上去會精神得多,行出嚟都自信好多,當日都會較為順利。」她又引用中國一句俚語:「鞋口鞋臉,無水洗臉」。提醒大家無論經濟再差,「妝都一定要化,女人都係要買支唇膏」。她並笑稱:「有錢咪Lancome,無錢咪L'Oréal。」事實上,若經濟轉差,青姐每年在化妝及護膚品方面亦消費,亦將由逾2萬元,減至約1萬元。
若預算有限,只能負擔一枝唇膏,美容影片博客譚杏藍就推介大紅色唇膏:「大紅色的確可以『一支打天下』,淡妝嘅可以印幾吓、再抹開佢,就會出現淺紅色;若然要grand啲,就搽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