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港大戰」全城關注,全民力撐港隊。其實,另一隊香港球隊亦正勇戰國際賽,爭入世界盃 —— 說的是香港板球隊 (cricket)。雖然香港成績向來不俗,但板球在本地仍屬冷門運動,玩的主要是少數族裔人士。孟加拉裔少年Surin現為香港板球青年代表隊,他渴望有朝成為職業球員,為港出賽爭光。然而對少數族裔而言,要在這彈丸之地追夢似乎比其他同代人更難。
記者:梁嘉怡 攝影:楊觀賜、梁清偉
另一港隊 另一世盃
港隊本月出戰了世界板球冠軍聯賽及洲際盃,爭取晉身2019板球世界盃資格賽及世界頂級板球比賽「對抗賽」。源自英國的板球,在澳洲、印度、巴基斯坦等英聯邦國家非常流行,是全球最多人參與的運動之一。
熱血夢 冷嘲諷
17歲孟加拉裔學生Surin,6年前在父親鼓勵下開始學習板球,「在孟加拉,板球是國技,每個人都懂玩板球。」Surin是快速投球手,今年獲選入香港板球青年代表隊。對大眾而言,板球節奏不似足球、籃球般緊湊,不過Surin覺得板球比足球更好玩,「玩板球時需要思考很多東西,如我看見或知道這擊球手擅於把球擊向某一方,我們便要把隊員集中放在該區,把球接住令對手出局,或令對手減少得分。」
Surin有不少志同道合的少數族裔朋友,不過他的本地朋友和老師都不懂欣賞這項運動:「我跟老師說我進了港隊,他們會問,這是什麼運動?有些朋友覺得,不過是板球而己,沒什麼大不了,很容易就可以入港隊,但其實是很難的。有些會問我,為什麼要玩板球?不會有出息的!」縱然板球未獲社會重視,Surin仍夢想成為職業球員,希望透過爭取好成績,令更多港人認識板球。教練Ryan對他的表現亦甚為讚賞,「快速投球手並不易做,他很努力,而且充滿熱誠。」
打板球搵食難
不過,在這不重視體育發展的城市,要做職業運動員絕不容易,若然玩冷門運動更是難上加難。Surin聽聞一些職業板球員只賺七千多元,少數收入再高的也不過一萬多元,單靠板球實在難以維生,要同時做其他兼職。Surin說,如將來有機會做兼職板球員的話,也一定會做,不過也先要有一份正職。
考大學更艱難
正因如此,如今他暫時放低球板,專心讀書,為考文憑試入大學做準備,希望考入心儀的工程學系。「父母希望我讀大學,我也希望自己可入大學,有更好的將來,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現時他每天平均溫習兩至三小時,每星期都補課及補習。雖然在校內成績不俗,但他坦言擔心與本地學生的水平有距離,「很多本地同學經常在學校溫習至晚上,相比上來少數族裔學生對讀書較不認真,班上缺乏競爭,因此我覺得我的水平未必比得上本地學生。」
根據平機會2011年的少數族裔教育工作小組報告,只有0.59%少數族裔學生的教育水平達專上程度,遠低過整體香港約兩成多人接受過專上程度的比率。即使擱下板球夢,現實這條路對Surin這樣的少數族裔學生而言,一樣難行。
板球小知識:一場可打五天
板球比賽分為T20(二十回合賽事),單日賽(ODI)及對抗賽(Test Cricket),最短要打3小時,最長的要打四至五日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