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理科先有前途」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父母講過。中五學生吳妙玲(Miumiu)最愛畫畫,但因媽媽認同讀理科才有好出路,於是要女兒選修化學,Miumiu笑得有點無奈地說:「我知道媽媽其實為我好,所以我聽佢講,揀咗讀化學,無讀到視藝。」但Miumiu內心,卻不是真正快樂。今年,Miumiu參加了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ICEF HK)舉辦的「零,可以成真」短片項目(Believe In Zero , Make A Video ,簡稱MAV),把自己選科的經歷拍成一分鐘短片《愛的束縛》,短片中小至日常打扮,大至讀書選科的事,都由媽媽話事,片中的Miumiu一一聽命,漸漸成為扯線公仔。Miumiu希望透過短片表達自己心聲,更希望天下父母讓子女有選擇權。Miumiu的短片更入圍全球「青少年一分鐘短片大賽2015」(One Minutes Junior)最後15強,在全球300多條短片中突圍而出。
同樣入圍的還有另一位中六學生謝曉嵐。曉嵐的作品《機械化生活》靈感來源自身邊其他同學,甚至是香港社會的縮影。「踏入考DSE階段,個個同學每日補習、操卷,生活好機械化,其實好多大人都係麻木地返工,唔係做緊自己鍾意嘅事。」曉嵐希望讀書不是求分數,但偏偏香港扭曲的教育制度,使學生不得不求分數,甚至成為考試機器、高分低能。曉嵐慶幸自己有得揀,去年她便選擇退修視藝,專注讀會計:「放棄(讀視藝)對我嚟講係一種選擇,與其逼自己做唔鍾意做嘅事,不如花時間追求理想。」
Miumiu和曉嵐均不認同香港以考試主導的教育制度,但她們也不會逃避,Miumiu更表現出成熟一面:「你越唔滿意個制度,你越要戰勝佢,咁先有機會改變制度。」11月25日,Miumiu和曉嵐會由UNICEF HK的職員陪同,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參與「大師班」,與其他國家的參賽者交流,並有機會問鼎「青少年一分鐘短片大賽2015」三項大獎,頒獎禮將於11月28日舉行。Miumiu和曉嵐指十分期待與其他國家的學生交流,希望體驗他們的教育、生活及文化,看看他們與香港的差別在於甚麼。
記者:陳曉欣
攝影:劉永發